原標題:銳參考 | 一夜之間,中國式親情再次溫暖世界!

昨天(25日),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禮落下帷幕。

讓不少中國人感到驕傲的是,有着鮮明中國元素的《包寶寶》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其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象、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人。

“一曲獻給中國母親和亞洲食物的奧斯卡頌歌。”這是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對《包寶寶》的評價。

“我看包寶寶的時候哭了”

昨天之前,西方或許鮮有人認識華裔女導演石之予。

而在她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之前,更鮮有西方人對“包子”這種食物和其所蘊含的中國式家庭情感有如此鮮明的認識。

這部時長僅8分鐘的動畫片,以中國傳統美食包子作爲主角,細膩描寫了一箇中國母親與孩子間的互動:

年幼獲得母愛的呵護與陪伴、青年期產生的對母愛的隔閡與疏遠、最終母子相互理解,家庭再次洋溢着幸福。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評論《包寶寶》時表示,儘管東西方家庭對親子關係的處理存在“文化差異”,但奧斯卡的肯定卻足以說明:優秀的東方敘事能夠打動更廣泛的觀衆。

當然,最終打動世界的,還是影片的內核:什麼是愛,我們應如何表達愛,又如何接受愛。

這種無國界的“愛之語言”,很快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引發討論熱潮,許多看過短片的網友紛紛承認自己“忍不住哭”了,而評論中出現最多的詞則是:“溫暖”。

“我看包寶寶的時候哭了。讓我心裏感到很溫暖。”一位網友如是表示。

與此同時,還有許多網友在影片的觸動下回憶、反思往事,並主動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這部電影是爲所有人制作的。作爲巴西人,我強烈感覺到這一點,因爲我曾帶給媽媽傷痛。”有網友如是表示。   

中國式的親情故事,就這樣溫暖了衆多國外網友。

“世界上最可愛的東西”

而在小銳的記憶中,《包寶寶》並非近段時間裏唯一一次通過“親情”給世界送上“暖意”的中國式表達。

還記得年前刷屏國外社交媒體的那組數代同堂的系列視頻麼?一聲“爸”、“媽”,讓中國人的親情之美呈現得淋漓盡致。

最小的孩子喊出母親,母親喊出姥姥,姥姥喊出太姥姥……

最小的孩子喊出父親,父親喊出祖父,祖父喊出曾祖父……視頻最後一家人開懷大笑,畫面溫馨無比。

“這是世上最可愛的東西。”“那個小老太太好像我的奶奶,她的笑溫暖人心。”

刷屏的這組“幾代同堂”視頻,很快風靡全球並引發效仿熱潮,而在外國視頻網站上,無數網友在評論區留下感動的文字共鳴。

親情無國界——無論是《包寶寶》所體現的愛與奉獻、控制與放手,還是《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中一代代人所呈現的和睦與團圓,真實的中國式親情就這樣洞穿所謂文化差異的次元壁,在這個冬天一次次溫暖着世界。

中國元素正“圈粉”世界

事實上,在濃濃的中國式親情溫暖世界背後,是中國文化創意、中國製作等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如今年奧斯卡最大贏家、獲得三大重量級獎項的電影《綠皮書》,其聯合出品方之一便是中國的阿里影業。

“儘管其他亞洲元素稀缺,但中國在這屆奧斯卡上獲得勝利!”

在昨天(25日)的一篇報道中,美國《綜藝》娛樂週刊直接以大標題的形式總結道。

但某種程度上,如果說中國電影在奧斯卡上的脫穎而出尚是一組“續曲”,那麼它的前奏無疑是年初最“硬核”的文化輸出:《流浪地球》。

作爲中國科幻大片開山之作,《流浪地球》國內人氣爆棚、票房大攬,之後才口碑出圈、火爆全球——最新消息是,全球最大視頻播放網站奈飛公司已買下《流浪地球》的播放權,並準備翻譯成28種語言,向190多個國家播放。

這種橫掃東西方文化圈的“奇蹟”,也不難讓人想起去年年底的一則消息:

谷歌公開的大數據中,《延禧攻略》成爲全球年度搜索電視劇第1名,也是唯一上榜的中文電視劇。

從奧斯卡贏家到大數據支撐的人氣之王,這既是中國文化長期以來篳路藍縷的上下求索,也是中國人的精神內核被認知、被理解、被接納並引發世界共鳴的一次逆襲。

而在去年中國文化作品頻頻走出國門的時候,美國《內幕》網站就曾如是闡釋中國式親情和中國文化的感染力:

“我們的文化可能不同,但我們的基本情感是所有人共通的。我們越是努力相互理解,我們就越能夠繼續創造和分享能夠引發每個人共鳴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