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如何破局?這些優秀民企給出了答案

面對汽車工業的變革與“顛覆者”的挑戰,比亞迪看到的是穿越寒冬的機遇;同樣的,面對互聯網對實體零售的不斷衝擊,蘇寧激發了“壯士斷腕”的勇氣與決心。

如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4年全球第一;而蘇寧也完成了“+互聯網”和“互聯網+”兩個發展過程。

市場有波動、經濟有起伏、結構在調整、制度在變革,高質量發展爲民營企業帶來了轉型升級的驅動力——不只是比亞迪和蘇寧,包括九牧、富通、泰山等在內的多家中國優秀民企,在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通過供給側改革、技術創新、產業鏈升級等手段,探索出轉型升級的多重路徑。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

轉型升級的機遇在哪裏?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對第一財經說,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大戰略機遇。企業創新發展要盯住需求端,發力供給側,調整結構性。

比如,新常態有九大特徵,抓住其中一個特徵變化就能讓企業的轉型升級受益匪淺。

位於福建泉州的九牧公司就乘上了“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的市場東風。2018年,九牧以221.58億元的品牌價值再次躋身中國品牌價值500強,連續7年蟬聯行業第一。

2月24日,在九牧產品展覽大廳旁,九牧董事長林孝發告訴第一財經,九牧去年完成銷售額120億元,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而貢獻增長的基本都來自於智能馬桶等智能化產品。

廚衛行業是完全競爭性行業,產品迭代快速、消費者要求多樣。當個性化的智能化產品開始受到消費者青睞時,九牧迅速抓住了這個機遇實施了轉型升級。

不過,林孝發說,“我們嚐到了轉型升級的甜頭,但也喫了不少苦。”

特別是2012年的轉型期,研發投入已經佔到銷售額的4%,但錢花了短期不見效,還要繼續投入,所以當時企業感到非常痛苦。林孝發說,“壓力很大,整晚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咬緊牙關衝轉型,林孝發把公司精兵強將抽離出來成立創新狼性小團隊,專攻智能馬桶一點,並要求技術水平不能低於日本馬桶,並實現了突破。

“智能馬桶研發出來後,2013年開始銷量大漲,每年增速都超過50%。”林孝發說,“而且智能馬桶的毛利率至少高出普通馬桶10個百分點。”

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企業就要不斷創新。

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非常快,智慧化、綠色化、健康化、社交化等新概念層出不窮。九牧每年拿出銷售額的5%投入到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爲市場銷售提供了強大支撐。

技術“魚池”帶來轉型升級推動力

與九牧緊抓消費升級趨勢相仿,國家的能源革命和環境治理也爲已經做好技術儲備的比亞迪帶來了轉型升級的機遇。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8年前,比亞迪一直在研究思考,中國到底是走車輪上的城市,像美國那樣?還是走軌道上的城市,像東京那樣?

“很顯然,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給地面做減法,才能真正解決我國城市擁堵問題。”王傳福對第一財經說。

於是,比亞迪研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歷時5年研發的中等運量的跨坐式單軌“雲軌”,以及歷時7年研發的小運量的膠輪有軌電車“雲巴”。

當國家推出“推動多層次多模式多制式軌道交通系統的融合發展”的政策時,“雲軌”和“雲巴”正好高度契合了與地面、地下交通網共同打造立體化交通網絡的設想。

面對市場變革,好的企業絕不是“等靠要”。

王傳福說,“比亞迪擁有技術‘魚池’,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技術,市場需要時,我們就撈一條出來,電動車、軌道交通都是‘魚池’裏的大魚。”他認爲,面臨複雜的經濟環境,關鍵是要掌握核心技術。

緊盯城鎮化下“治污”和“治堵”的需求,比亞迪2010年在深圳提出全球首個“城市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2015年,又提出“7+4”全市場戰略,立志將電動化進行到底。

王傳福說,去年比亞迪有50%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來自沒有限行、限購政策的城市。“這種增長方式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續”。

在王傳福看來,科技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爲何比亞迪能持續推動技術創新,王傳福認爲,比亞迪強調“競爭”文化,“競爭實際上就是繁榮,要想繁榮必須要競爭,只有競爭才能真正持續”。

產業鏈革新創造新優勢

在競爭意識下的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產品鏈創新,到產業羣創新,再到產業鏈創新,這是系統工程。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升產業鏈水平,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羣。

總部位於杭州的富通集團正是走好了產業鏈升級的道路。

這家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合成光纖預製棒的民營企業,是全球互聯網信息基礎傳輸材料光纖通信產業的領軍者,也是國家能源電力線纜傳輸產業重要推動者。2018年,富通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含海外)401.5億元。

富通集團創始人王建沂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企業的轉型要因地制宜、因企業制宜、因行業制宜。在交談中,“抱團發展”、“集聚發展”、“產業集羣”、“縱向整合、橫向聯合”等詞頻頻出現。

從產品鏈的轉型升級,到建構面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羣佈局,再到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富通集團不斷探索着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

王建沂介紹稱,產業鏈的轉型升級,縱向整合光纖通信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橫向聯合產業鏈配套企業,形成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工廠。

全產業鏈的水平提升,首抓“標準”升級。位於山東的泰山體育集團董事長卞志良對此深有體會。

卞志良是1978年開始創業的,他的第一批產品是他和妻子共同縫製的墊子。但當時,卞志良對“標準”一無所知,“墊子”也無具體的標準。爲了驗證墊子在學員使用時會不會造成損傷,卞志良就從自家3米高的房頂赤腳往墊子上跳。拿自身做試驗,這有點李時珍“嘗百草”的意境。

但現在“標準”在泰山體育集團已經成爲了“標杆”。

泰山集團參與制定室內外健身器材等五大類國際國內產品標準。泰山體操產品,是全球唯一一家17項體操產品全部通過國際認證企業。如今的“泰山”品牌價值達193億元,泰山體育器材佔中國競技體育器材90%以上的份額。

好企業都有刀刃內向的艱難革新

轉型升級難不難?難,很難,但轉不過去企業會更難。

好的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併成爲行業的龍頭,一定都經歷過刀刃向內的艱難革新,以及因勢利導的轉變,從而抓住機遇脫穎而出。

這就是蘇寧的成長縮影。

從1990年一個200平方米的專營店,到中國連鎖經營的龍頭,今天的蘇寧控股集團以4129.5億元的規模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二名。

1998年,面對還在持續的亞洲金融危機,國內很多企業都在收縮業務、過冬自保。面對着供大於求的市場形勢,單一產品的經營已不足以支撐企業持久快速的發展,這要求蘇寧必須要突破。

蘇寧易購副董事長孫爲民對第一財經說,“我們在這個時間開啓了第一次轉型,確定了從專業零售轉型綜合連鎖零售的戰略,大量的批發業務被砍掉”。

第二次重大轉型則發生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

孫爲民回憶稱,當時正是蘇寧業績正好的時期,同時也是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期,大有顛覆實體的勢頭;然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卻已經從線下向線上轉移。

“我們這一年‘壯士斷腕’,由實體零售轉型互聯網零售,不斷深化互聯網轉型。”

用了六七年的時間,蘇寧完成了“+互聯網”和“互聯網+”兩個發展過程。

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對實體零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實施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機遇。2017年,蘇寧創造性地提出“智慧零售”概念並迅速展開相關佈局,實施了第三次轉型。

2018年,蘇寧智慧零售業態極速爆發,新開門店8000多家。2018年1~9月,蘇寧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蘇寧易購直營店、蘇寧紅孩子店可比門店銷售收入分別增長4.80%、21.22%、40.37%。

“我們之所以能走過來,是因爲我們始終認爲要‘看得清趨勢、耐得住非議、找得到路徑’。”孫爲民說得頗有哲理意味,“一個企業一定要堅持行業本質,順應時代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不斷創新求變,以不變應變、以變應變、以變應不變。”

堅持改革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當前,宏觀環境的確出現了一定的變化。

在整體經濟穩中有進的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示,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但與此同時,從減稅降費到優化營商環境,國家出臺的政策也越來越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平穩發展。

有些觀察者認爲,伴隨着穩中有變,不少民企感到憂慮,認爲民營經濟已經面臨巨大的產業調整壓力,在堅持做下去和趁早退出中猶豫不決。

孫爲民說,紛繁複雜的環境給廣大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但在我看來,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的路子肯定會越走越寬,民營企業有能力,也有責任承擔起更大的國家使命和國家責任,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很多企業沒有及時順應環境和行業趨勢變化,進行快速轉型發展,從而產生了一定困難。所以,企業必須牢牢跟上時代變化,堅決遵循、服從和服務國家戰略,堅持創新變革,才能順應趨勢,在發展和競爭中取得機遇和優勢。”孫爲民表示。

去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並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習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我有幸參加。總書記強調了兩個‘毫不動搖’、六大鼓勵措施,給民營企業家喫了定心丸。”王傳福說,“從減免稅費到優化營商環境,中國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的舉措,爲企業排憂解難,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感到更舒心、更安心、更有獲得感。”

可以看到,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一大批優秀民營企業主動顛覆與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它們堅持供給側改革,加強研發力量,用科技創新引領轉型之路;另一方面,它們刀刃向內,不懼挑戰,對產品、模式、結構等各方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從國家高質量發展裏面找引導力;從企業內生變革裏面找主動力;從中央和地方支持政策裏找助推力——中國優秀民企的轉型升級已經探索出了多重路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