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輕打工者說辭就辭,映襯出社會進步

90後的這一系列觀念變化,既是羣體自我實現意識提升的結果,也是產業升級、就業多元化的產物,體現出社會的進步。

“製衣廠月薪過萬招工難”的話題,日前被頂上微博熱搜。

據媒體報道,春節後,廣州很多製衣廠遇“招工難”。一名工廠老闆稱,廠裏最多曾有百名工人,現在不到30人,曾因人手不夠延誤了貨期。“現在工人挑工作,有時候藉口出去買瓶水,人就不見了。尤其是90後,想創業的心比較大,三點一線的生活難留人”。他認爲,作爲工人就業主體的90後對工作環境要求提高,加上“想創業的心比較大”,導致即使面對“平均月過萬”的收入,三點一線的生活也很難留住90後,有些90後更是說辭就辭。

其實,春節返鄉潮後,不只是廣州,整個東南沿海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都會上演不同程度的招工難。這裏面有些客觀因素,比如有中西部人口迴流的因素。

隨着產業遷移,一些內地的二線城市快速發展,因爲離家鄉更近,這些城市成爲外出農民工的就業首選。像傳統的勞動力大省安徽、湖北、四川等,近幾年的人口流失狀況已經明顯得到改善。

除此之外,招工難背後反映出來的是90後與前輩截然不同的就業觀。

由於成長環境更加優渥,加上接觸外界信息的門檻更低,90後的打工者對就業質量的要求提高了很多,更憧憬白領那樣體面的生活。流水線上的工作,相對單調枯燥,且和外界封閉沒有社交,社會地位不夠高,成長空間也極爲有限,對打工者的吸引力自然會下降。

九十年代末的打工潮興起時,南下珠三角進廠務工,在當時來看,是一種比務農更有出息更能掙錢的方式。不過今天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互聯網等新經濟模式的崛起,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

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興起,也給90後提供了創業的選擇。兩年前董明珠一番“90後喜歡開網店是國家隱患,危害實體經濟”的說法,曾引起廣泛爭議,拋開是非不論,它的確反映出新生代就業者越來越不安於現狀的擇業觀,他們工作不只是爲了錢,還希望被體面地認同。

所以整體來看,90後的這一系列觀念變化,既是羣體自我實現意識提升的結果,也是產業升級、就業多元化的產物,體現出社會的進步。

當然話說回來,90後在靈活擇業的過程中,由於戶籍制度的存在,他們作爲外來務工人員或者說流動人口,自我實現的訴求還是存在天花板。

對他們來說,就業所在城市提供了繁多的餬口機會,但醫療、教育、社保等公共福利,還沒有均等化地覆蓋給他們。說辭職就辭職背後,其實也隱含了這一羣體社會保障機制不夠穩定的一面。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到,要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這意味着戶籍堅冰的進一步破除。

眼下很多城市都在搶人,從事低端工種的90後,往往不是被爭搶的對象,不過隨着都市圈時代到來,外賣小哥也能在大城市輕鬆落戶,享受本地市民同樣的待遇,肉身回不了村、靈魂進不了城的局面,將成爲歷史。對於這種一體化的局面,90後們也有理由保持期待。

□熊志(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