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梆子 鍘趙王 張洪展.mp3

11:04.268000000000029

來自豫見文化

唱腔

萊蕪梆子唱腔的顯著特點:一是高亢雄壯、氣氛熱烈,特別是男腔用假聲翻高、往裏吸氣演唱的“立嗓”,和女腔的尾音翻高八度、使用假聲演唱的小嗓,稱爲“謳腔”,清亮高昂,餘音縈繞,不論是反映興致勃勃的情緒,還是表現氣憤難忍的心情,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旋律樸實,行腔流暢,沒有大幅度的旋律變化和音符跳躍以及較長的花腔拖腔,演唱起來吐字清晰,節奏明快,如唱似說,質樸自然;三是長於體現正劇,特別是喜劇氣氛。

表演

萊蕪梆子表演的主要特點:一是粗獷豪放,長於誇張。花臉,特別是二花臉的“推圓場”,手掌撐開,前後推動,整個身體隨之大幅度地前仰後合,靠旗前後擺動,推之見勇,動中見猛,舞臺人物勇猛威武的形象栩栩如生,氣派很大;二是樸實生動,生活氣息濃厚。特別是小旦的臺步,稍大而節奏稍緩,整個身軀從頭到腳十分協調地一起扭動,上下渾成一體,酷似舊時代的農村少女,使人感到親切、生動,別具風味;三是邊唱邊舞,長於刻劃人物,體現劇情,塑造舞臺形象,增強藝術感染力。《三定樁》中陳大爺、陳大媽老兩口邊唱邊舞的表演音樂樸實,節奏歡快,氣氛熱烈,妙趣橫生。

場面

萊蕪梆子的場面主要包括伴奏、板式和曲牌。

傳統的伴奏樂器分爲三大件:大胡琴,俗稱大提琴,椿木爲筒,呈圓形,前端蓋以梧桐板,琴桿粗短,6 3(正工四)定弦,琴音高昂、清脆、純正,皮弦爲內弦,老弦爲外弦,戴鐵指用硬弓演奏,自《三定樁》開始,改爲皮絲絃爲鋼絲絃,變鐵指硬弓爲皮指套軟弓演奏;作棱月琴,琴面呈八角形,兩面蓋以梧桐板,琴頸短,無品,用牛角撥子戴鐵指演奏,2 5(皮尺合)定弦;三絃,2 5 1(尺上合)定弦 。爲了克服樂隊音色高、嗓尖的弱點,後來去掉三絃,增加中音板胡,調式定弦同大胡琴,但比它低八度,組成了新的“三大件”。其它伴奏樂器有笛、笙、二胡等。1974年起,還將西洋樂器中的大貝司、大提琴、黑管、長笛等列入樂隊編制,加強了低音區,增加了音域厚度,改善了音色質量。

萊蕪梆子張洪展《鍘趙王》珍貴錄音資料,真好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