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共进行了四次长沙会战,其中第三次长沙会战才是我们熟悉的“长沙大捷”,而第二次长沙会战正式开始于1941年9月7日,以日军声东击西进攻大云山为标志。其时日寇驻武汉的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刚刚上任,这是他指挥的第一场大型会战,在此之前的职务是陆军省次官。为了寻歼薛岳第九战区的国军主力,阿南惟畿总共纠集了45个步兵大队和4个骑兵联队约115000人,总兵力超过后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

从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作战序列读懂日寇“支队”的编制和编成

日军的攻击主力仍然是11军下属的几个老牌师团,即丰岛房太郎中将的第3师团(加强四个炮兵大队)、北野胜造中将指挥的第4师团(传说中打酱油的大阪师团,其实传歪了)、神田正种中将指挥的第6师团(加强两个山炮大队)、天谷直次郎中将指挥的第40师团(加强一个山炮大队)。在这四个师团之外,为弥补进攻兵力的不足,阿南惟畿还拼凑了四个“支队”参与作战,具体编成为:

1、早渊支队

了解几次长沙保卫战战史的朋友应该非常熟悉这个名字,该支队抽调于第11军另外一个甲级精锐师团:驻防宜昌的内山英太郎第13师团,支队长为该师团第26旅团长早渊四郎少将。笔者一直认为早渊支队是加强旅团级的兵力,近来考证发现,该支队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时仅下辖四个步兵大队和二个山炮大队,即便是满编也不会超过6000人。战斗力可以略等于一个步兵旅团,是因为加强了炮兵,同时削减了非作战单位和人员部队反而精悍,早渊支队担负进攻的突击任务。

这也就解释了陈诚后面反攻宜昌最后攻亏一匮的原因,第13师团战力犹存三分之二。

从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作战序列读懂日寇“支队”的编制和编成

2、荒木支队

这是一支辅助攻击部队,是第11军从赣北日军樱井省三中将第33师团中抽调出来的,第33师团在之前的上高战役中大败,整补后已按计划调往华北,唯独留下了这个荒木支队。该师团初建时就是三单位师团,没有旅团司令部建制,三个步兵联队统由“第33步兵团”指挥,步兵团长正是荒木正二少将,关于步兵团长这个概念这里暂不过多介绍了,它类似于国军二期整训部队的“步兵指挥官”角色。

荒木支队更达不到旅团级,它以步兵第215联队(三个大队)和一个山炮大队为基干,总兵力4000余人,自江西安义出发,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合第40师团所担负的补给线警备。

3、平野支队

这是第11军的战役预备队,也是抽调于驻江西瑞昌的独立混成第14旅团,仅下辖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1000余人,指挥官是平野仅一大佐,作战任务是在岳州附近保持机动。

从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作战序列读懂日寇“支队”的编制和编成

4、江藤支队

这是第11军的战役牵制部队,同样抽调于驻江西瑞昌的独立混成第14旅团,仅下辖一个步兵大队不足1000人,指挥官江藤大八中佐(咋不中间加个王字呢),其任务是牵制赣北罗卓英的第19集团军,使其不能全力增援湘北和长沙。

由此可见,日军的“支队”完全是临时性的战役编成,所辖兵力可多可少,作战任务可重可轻,亦无正式番号,支队以部队长名字为代称,战役结束后随即归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第二次长沙会战薛岳打的并不好,第10军和第74军均遭重创,多亏第六战区反攻宜昌,逼迫阿南惟畿从湘北撤兵回救鄂西。

从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作战序列读懂日寇“支队”的编制和编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