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统局”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军事特务组织,普遍的误解为该局局长是戴笠,其实这个“戴老板”没有当过一天的军统局正牌子局长。军统局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它分为早期军统、合并军统和正式军统三个历史时期,真正当过军统局长的只有两个人:国民党CC系大佬陈立夫和湘军元老贺耀祖,其中陈立夫担任的是“合并时期”的局长,贺耀祖担任的是“正式时期”的军统局长。

通电起义于香港,走向光明的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戴笠

所谓早期军统是指1932年起成立的“复兴社特务处”,由黄埔系军官团体“复兴社”骨干成员戴笠任处长、郑介民任副处长,比起CC系二陈组建的“党务调查科”晚了好几年,早期人员很少,军统内部资历深厚的“十人团”即出自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监视军队异动和获取军事情报。

所谓“合并军统”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3月,为整合所有特务组织适应抗战形势,蒋介石把“复兴社特务处”、“党务调查处”(已升格)和“邮电检查处”统一合并,公开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正是陈立夫。 这个时期的军统共设三个主要业务处,第一处处长徐恩曾(后中统局副局长)、第二处处长戴笠(副局长兼)、第三处处长丁默邨(后投敌当了汉奸,汪伪76号特工总部主任)。

通电起义于香港,走向光明的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由于戴笠和徐恩曾内斗不止,并且局长陈立夫又是徐恩曾的亲戚和老领导,所以戴笠始终处于下风。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同时限制CC系的权力扩张,仅仅半年后,蒋介石再次提议军统局拆分。1938年8月,徐恩曾第一处独立出去成立了“中统局”,而戴笠及其手下的第二处则继承了军统局的招牌,进入了“正式时期”,盖因军统局合并这个阶段历时很短,所以不太被人提及。

戴笠是黄埔六期肄业,在黄埔系军队中资历很浅,完全是凭借蒋介石的信任才爬到这个位置上的。而军统局直属军事委员会,是个级别较高的部门,以戴笠的背景担任局长的确很难服众,于是蒋介石转寰了一下,任命“国民政府办公厅主任”贺耀祖中将兼任军统局长,而以戴笠为副局长并主持实际工作。

通电起义于香港,走向光明的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贺耀祖

贺耀祖,湖南宁乡人,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湘军任职,逐渐成为湖南军阀赵恒锡手下的重要将领,1923年出任湘军第1师师长。1926年宣布效忠广州革命政府,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贺耀祖继续担任师长,1927年初任北伐军江右军第3纵队指挥官、第40军军长,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第3纵队总指挥,1930年5月任徐州行营主任,是浙江、湖南地方军队中较早投靠国民党的旧军人,与浙军出身的陈仪、林蔚等人,一度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

贺耀祖深知蒋介石的用意,只挂名军统局局长,从不去罗家湾局本部上班,一切交由戴笠掌管,只是在每年的重要场合象征性出席一下,再加之地位较高(1940年又出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因此与戴笠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正因为自己只是个副局长,所以戴笠不太喜欢手下人称其为“戴局长”,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同时戴笠军衔只是个少将,而重庆则是将星如云,所以戴笠参加宴会等活动时绝少着军服,于是“戴老板”这个称呼应运而生。

通电起义于香港,走向光明的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中将加上将衔

解放战争爆发后,贺耀祖开始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深恶痛绝,1945年底就辞去了监察委员的职务赋闲,而戴笠则于次年3月机毁人亡,至死也没能当上正式的局长。1947年贺耀祖又挂上了战略委员会委员的虚职,但一不带兵二不参战,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高级“闲杂人员”。李宗仁上台后,又任命其为“行政院政务委员”,在人民解放军的大举进攻下,贺耀祖跟随行政院辗转南京、重庆、广州等地,1949年8月13日,贺耀祖与一批国民党军政人员在香港宣布起义。

军统局在戴笠摔死后被裁减,公开部分并入“国防部二厅”,核心的秘密部分改称“国防部保密局”,由二厅厅长郑介民兼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直到1947年12月,郑介民辞去兼职,毛人凤才接任保密局长。 而曾经的军统局长通电起义并走向光明,对国民党政权来说确也是个莫大的讽刺。

通电起义于香港,走向光明的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晚年贺耀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