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北京青年報社主辦的2019年度“談藝說戲話北京”攜手北京青年報“教育圓桌”和北京京劇院“百名新秀下基層,京劇普及看我行”共同舉辦了一場親子活動,百餘名孩子和家長走進北京京劇院,瀏覽了北京京劇院的院史展,聆聽了京劇院老師們對京劇服裝道具的講解,孩子們還親自體驗了一把京劇化妝的樂趣。最後我還穿上了青衣,體驗了一把穿上京劇服裝的感受。

親子,親情,親親,我的戲

青年演員費翔在給孩子做講解

親子,親情,親親,我的戲

青年演員譚筱羽在爲孩子們做示範演唱

親子,親情,親親,我的戲親子,親情,親親,我的戲親子,親情,親親,我的戲

穿上戲服的孩子們 炎熱的夏天,是帶着孩子在商場裏玩遊戲,還是拉着孩子去補習班上課?走進北京京劇院,跟孩子一起“談藝說戲話北京”,對家長來說或許是一個更有意思的選擇。由北京青年報社主辦的2019年度“談藝說戲話北京”攜手北京青年報“教育圓桌”和北京京劇院“百名新秀下基層,京劇普及看我行”共同舉辦了一場親子活動,百餘名孩子和家長走進北京京劇院,瀏覽了北京京劇院的院史展,聆聽了京劇院老師們對京劇服裝道具的講解,孩子們還親自體驗了一把京劇化妝的樂趣。

京劇院聽故事看戲服

6月29日上午10點,百餘名來自北京各學校的小學生們和他們的父母聚集到了北京京劇院主樓。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他們先走進了院史展館。“這是馬連良先生、這是譚富英先生……”工作人員給孩子們介紹起北京京劇院的老院長、老藝術家和他們身上的故事。

不過,與聚精會神聽故事的家長們相比,孩子們大多對那些花花綠綠的戲裝和道具更感興趣。“這是什麼衣服啊?”一位小朋友指着櫥窗問。“這就是《霸王別姬》裏虞姬穿的衣服。”講解員連忙介紹。

排練廳小朋友畫戲妝

看完了陳列展,家長和小朋友們來到了三樓的大排練廳。普及課還沒開始,小朋友們便獲得了京劇院送給他們的禮物——給幸運小朋友畫戲妝。

這個禮物對小朋友的最大“殺傷力”就體現在孩子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舉起雙手,並不斷地喊着“我、我”。最終,有四五名小朋友成爲了幸運者。

不過,那些沒能收到幸運“禮物”的小朋友很快就安靜下來了。舞臺上八扇展示屏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展示屏上掛着四種樣式的戲曲服裝,京劇院的老師一一爲他們講解:從蟒到褶子、到鎧甲……最後到富貴衣。而把屏風翻一面再看,上面又掛着各種刀槍把子和盔頭。京劇院道具組的老師不僅介紹了這些行頭道具的戲曲知識,也介紹了其背後的歷史知識和文化淵源。

家長學生聽傳統京劇

活動的高潮是青年京劇演員譚筱羽、李小培、孟憲騰等爲小朋友現場示範演唱和講解傳統京劇《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

尤其是譚筱羽、李小培,一位女老生,一位女花臉,更是讓家長和學生們嘖嘖稱奇。“沒想到女老師的嗓子能那麼粗。”一位小朋友說。

“第一次帶孩子來京劇院,沒想到這裏看上去不大,但就是有那麼多藝術大師的地方。”一位年輕的家長說讓孩子早點了解這些地方,也能對北京文化有一個更感性的認識,“咱別讓孩子忘本”。

文/本報記者 郭佳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統籌/滿羿

“小戲迷”活動感悟

我的臉成了孫悟空的天下

一提到我們的“國粹”京劇,我並不是很瞭解,只知道它的歷史悠久罷了。但探訪完北京京劇院後,我對它的瞭解有了質的飛越。

一進入京劇院,映入眼簾的就是一些京劇的代表人物,像梅蘭芳、譚富英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人物。他們的雕像更是讓人肅然起敬。

隨後,我們來到了京劇院的展覽廳,一步入其中,就好似煥然一新,有他們登臺演出的衣服、鞋、頭飾等,琳琅滿目,真令我長見識。

京劇的服飾雖很重要,但化妝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一次,我就客串了一次京劇演員,體驗了畫戲妝的感覺。不得不說,還是很不錯的。化妝師好像一位位馬良,手裏拿着神筆。我的臉上成了孫悟空的天下,栩栩如生,好像馬上就要跳出來一樣。

帶着這樣的歡樂,我們也戀戀不捨地結束了本次行程,真是收穫滿滿。希望能再踏入這賜予我們知識的海洋的國粹殿堂。

文/孟子核

第一次瞭解京劇

6月29日,我跟隨北京青年報“教育圓桌”的小記者團一起去參觀了北京京劇院。我們參觀了京劇院的展廳,並在小劇場聽講解員叔叔給我們講解了京劇的知識,京劇院的演員叔叔阿姨們還給我們表演了京劇裏的唱段。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京劇的服裝。在參觀展廳的時候我看見了不同樣式的京劇服裝,有張君秋演出《龍鳳呈祥》所穿的斗篷;梅葆玖演出《穆桂英掛帥》所穿的紅靠;趙燕俠演出《紅梅閣》所穿的粉帔等。這些服裝做工都很精細,顏色很鮮豔,還有用金線繡成的,其中有一頂鳳冠是由50只翠鳥的羽毛做成的。我覺得這些服裝都非常精美、光彩奪目。

來到三樓的小劇場,講解員叔叔詳細地介紹了京劇服裝的名稱和組成。我才知道京劇服裝有很多叫法,頭上戴的有帽、盔、巾、冠、髯口;身上穿的有蟒、靠、帔、褶、衣;腳上穿的有鞋、履、靴。叔叔給我們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服裝並介紹了名稱的由來。最後我還穿上了青衣,體驗了一把穿上京劇服裝的感受。

這次參觀活動給我帶來對京劇濃厚的興趣,我以後有機會還會多多瞭解京劇的知識。文/宛然

京劇就像穿上褶的帥哥一樣

6月29日的北京京劇院,迎來了我們“教育圓桌”小記者們的參觀。之前從未接觸過京劇的我,懷着對這門學問無比敬重和好奇的態度,和大家走進了京劇院的樓廳裏。梅尚程荀等九位京劇藝術大家的雕像在京劇院的大廳裏站成一圍,無時無刻不在迎接觀賞者的到來。

在博物館裏我們瞭解到許多京劇藝術家弘揚京劇文化的故事,以及在表演京劇時,需要佩戴的一些裝扮。我記得有好幾款鬍鬚是按照它們的外觀特點命名的,例如黑三、白三、白滿。

有一種鳳冠,是用翠鳥的羽毛製作的,而且翠鳥不同部位的羽毛會用來製作鳳冠的不同位置。後來因爲翠鳥被列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冠只能用一種布製作,這體現了大家顧全大局的品質。

走出博物館後,我們被帶到了樓上的一個小劇場,舞臺旁邊的兩排演員用歡迎的目光接待着我們。大家紛紛入席而坐,期待着他們下面的表演。兩位主持人熱情地開場調動氣氛,還挑選了四位同學去後臺化京劇妝容,然後給我們講了一些關於京劇的文化知識,像京劇四行當生旦淨醜,四功唱唸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尤其是京劇的服飾,冠、帽、盔、巾、蟒、靠、帔、褶、衣等,既引人注目,也讓人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剛纔的四位同學化完了妝,四個人頓顯精氣神,尤其是其中的一個男生,被化成了孫悟空的模樣,十分機靈帥氣。老師說,孫悟空的面部妝容是一個倒桃心的形狀,既表現了他愛喫桃子的特點,也體現了他要跟隨師傅西天取經的堅定決心。看來,京劇的許多妝容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不光是爲了好看,更是有其中的含義。

後面的每一個環節都能讓人感受到京劇的魅力,像京劇服裝試穿、唸白學習、手勢學習,都是如此。

結尾時,主持人的一句話真的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本來感覺京劇很難,但是在一些京劇嘗試中受到了鼓勵,於是發現並不難,纔會更有興趣去學習。

走出京劇院,感覺自己對京劇認識了許多。突然想起老師剛纔講的褶,穿者必爲貧窮的帥哥,且穿上後必將飛黃騰達。剛纔的一幕幕京劇,也在我眼前湧現。我才感受到,京劇就像穿上褶的帥哥一樣,名揚天下。祝願京劇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文/吳秋語

我對京劇的認識

今天我們小記者團去了北京京劇院,我們先參觀了北京京劇院的發展歷程,還看到了許多京劇服裝,令人感到十分驚豔。在那裏瞭解了許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京劇服裝了。

在京劇舞臺上的服裝,沒有季節區分和朝代的差別,通常稱爲“行頭”,樣式主要是根據明代的服裝來設計,但同時也參考了唐宋元各朝代的服裝。服裝雖然不分朝代,但是劇中人物穿衣卻有講究,京劇穿衣原則是“寧穿破,不穿錯”。京劇的服裝包括蟒、靠、帔、褶、盔、帽、靴、鞋以及所有服飾配件。依角色身份和行當來穿着。

蟒是帝王將相所穿的禮服,或是帝王賞賜給勞苦功高的臣子所穿。上面的蟒與龍十分相像,只少一爪,四爪龍叫“蟒”。紋樣主要是龍及海水江崖。

帔是達官顯貴或是富人、鄉紳所穿便服。周身用平金或絨線刺繡圖案,帔還有男團花帔和女團花帔,這稱爲“對兒帔”,用於夫婦。

靠是武將的戎裝,又稱甲。靠身分爲前後兩片,上下相連,有鎧甲紋樣。背扎“背壺”,內插三角形“靠旗”,很有一種威武氣勢。

褶是斜領長衫,是京劇用得最多的一種服飾,無論文武、貴賤、男女、老少都可穿着,是造型簡潔的多功能服裝。

除了蟒、靠、帔、褶外,其餘服裝統稱爲衣。

“盔頭”是京劇中帽子的總稱,冠是帝王和貴族使用的,盔是武將與人交戰所戴,巾是家常隨便戴的一種便帽。

靴有厚底靴,厚達三四寸,可顯得人物雄偉、高大。薄底的靴,又稱快靴,一般是武生、武旦所穿。夫子履又稱福字履,是老翁、老婦所穿。彩鞋一般爲女子所穿。

每一種戲劇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每種戲劇的服裝也不例外,京劇是一個綜合藝術整體,京劇服裝是綜合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在角色外部造型、樹立典型人物形象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文/舒薈霖

京劇之旅

在6月29日,我來到了北京京劇院體驗京劇的魅力。

一走進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北京京劇院“四大名旦”的雕塑了。

接着,我們參觀了北京京劇院的展覽廳,我從中瞭解到,京劇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而北京京劇院也有40年的歷史了。在1979年時,由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的劇團進行組合,形成了北京京劇院。

緊接着,我們參加了一個講座,老師告訴我們,京劇的戲服有帽、冠、盔、蟒、褶、衣等。接着,即將上演的劇目《大·探·二》的演員們悉數亮相,演唱劇中的選段。最後,就是最激動人心的環節了——試穿戲服。我有幸被選中,獲得了試穿的機會。我感受到:現在的戲服那麼厚,我就僅僅站了一會兒就大汗淋漓了。而那些演員們,都要穿上好幾個小時,還要配上各種動作,那要有多累啊!

通過本次的京劇之旅,我瞭解到:京劇是我們中國藝術的瑰寶,我們作爲炎黃子孫,更應該把它傳承下去。文/李潤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