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据《唐实录》和《资治通鉴》记载,冯小宝是武则天暗令自己的堂侄武攸宁杀的。第四,武则天当时虽然逊位,但中宗还是给予她相当的礼遇的,仍保持皇帝尊号,将上皇移居上阳宫后,每隔十天就率朝臣前来参拜一次,甚至后来在她驾崩后的遗制中还有令恢复武三思实封的内容,但是,从她逊位之后直至驾崩的这十个多月里,关于她是如何度过的,关于她有何言行,至少是有何言语,史书上为何连一个字的记载都没有。

  冯小宝,武则天第一个知名面首,得宠后为了出入禁宫方便,武则天令其削发为僧,住持白马寺,并赐名薛怀义。

  冯小宝本是市井中靠卖膏药为生的小贩儿,因长得粗犷健壮又不失几分英俊,被千金公主(唐高祖李渊的女儿,武则天时被封为安定公主)相中。后来千金公主为了讨好武则天,将冯小宝拱手相让。

  武则天得到冯小宝以后,宠爱非常。冯小宝也因此一时权倾朝野,群臣为之侧目。后来因嫉妒武则天另觅新欢,对其出言不逊,被杀于瑶光殿。

  冯小宝死是死了,但是他究竟是如何被杀?被谁所杀?史料中却出现了不同的记载:

  一、据《唐实录》和《资治通鉴》记载,冯小宝是武则天暗令自己的堂侄武攸宁杀的。

  以上两部史料记载,在冯小宝正因受宠飘飘然的时候,武则天看上了御医沈南嫪,并因此开始冷落冯小宝。冯小宝对此极为不满,一气之下火烧了耗资巨大的万象神宫。对于冯小宝的极端行为,武则天非常恼火,但是为了自己的“私事丑闻”不被宣扬出去,她不但没有下罪于冯小宝,还令其监修被烧毁的宫殿。而冯小宝虽未因此获罪,但是武则天的疏远使他心中一直闷闷不乐,并因此常常私下宣扬武则天的丑事以泄私愤。武则天知道后,因恐什么事儿都干的出来的冯小宝伤害到自己,特挑选百余名宫人以自防,并暗令自己的堂侄武攸宁挑选十几个大内高手企图暗杀。

  这一天,武则天突然像过去那样召幸冯小宝,这让冯小宝喜出望外,他高兴地屁颠屁颠进宫。当他到达瑶光殿的时候,等待他的并不是他认为已“回心转意”的武则天,而是建昌王武攸宁。冯小宝见此,心中奇怪,但是在他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武攸宁一声令下,十几大内高手齐出,瞬间冯小宝被殴打致死,尸首被运往白马寺。

  二、据《旧唐书》记载,冯小宝是被太平公主的奶妈张夫人暗杀。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冯小宝被杀的具体情节大致与上面相同,只不过这次是由太平公主的奶妈张夫人操作的。

  武则天对冯小宝忍无可忍,并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她令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挑选几十个女汉子以防不测,并密谋杀害冯小宝。太平公主得到母亲的指示,暗令奶妈张夫人带人埋伏在瑶光殿中。这一天,冯小宝得到武则天的召唤,高兴地进宫来,至瑶光殿中,张夫人一声令下,一群女汉子一拥而上,死缠烂打,登时将冯小宝捆了起来,并将其勒死,运其尸首回白马寺。

  三、据李商隐《宜都内人传》所言,冯小宝是被武则天明令杀死的。

  “宜都内人”指的是武则天的宫女,她因见武则天迷恋男色,劝其道:自古都是男尊女卑,今天女掌天下,女为阴,男为阳,若召男宠,则为以阴求阳,不利于社稷;女子应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增强自身的阳刚之气,这才是巩固女人之尊的长久之计。武则天听后,深信其理,遂下令杀了男宠冯小宝。

  以上三种关于冯小宝之死的说法,前两者都出自正史记载,孰是孰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第三种记载虽然成书较早,但其可信度却有待商榷。首先李商隐《宜都内人传》本身就是小说式的史料,其可信度有待考证。其次,假若武则天听了“内人”的劝说,摒弃男宠,那么她以后的众多男宠(比如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该如何解释呢?因此说冯小宝被武则天暗杀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这毕竟牵涉到武则天的“颜面”问题。

  其实,不管冯小宝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对当时广大朝臣和民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毕竟冯小宝生前仗势欺人,多行不义,做了太多的坏事!

  在古代,男人可以光明正大地招妻纳妾,可以堂而皇之地招嫔纳妃;而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女人只能与其他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几万个女人共同分享一个男人,能不能分得一杯羹还两说。究其本质,还是一个“权”字。

  男人打盹的时候,女人偶尔也会掌权,但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以及女性在传统观念下因长期压制生理需求而形成的特有的矜持,决定了女人不能像男人在占有异性方面那样大张旗鼓,为所欲为。于是,秘密招纳男宠或者说秘密情人,成为她们用来解决身心欲望的最佳方式和主要途径。

  男宠,又叫面首,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也就是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在历史上,女强人秘招男宠之事屡见不鲜,如,西晋贾南风除“与太医令程据等乱彰内外”,还派人四处搜罗“端丽美容止”的地方“小吏”(《晋书》);北魏冯太后先是“内宠李弈”,又见“王叡出入卧内”,后来“李冲……

  亦由见宠帷幄”(《魏书》);北齐胡太后“与沙门昙献通”,后主高纬“朝太后,见二少尼,悦而召之,乃男子也”(《北齐书》),等等。与她们相比,武则天(624—705)登上了权力巅峰,所以在招纳男宠方面有些不同。

  应该说,武则天招纳男宠,主要是用来浇灭欲火的,这与武氏家族女性普遍性欲较强的基因有关。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府人(后改封太原王妃)八十八岁时,仍性欲十足,竟然与自己的外孙贺兰敏之乱伦通奸。

  对此,《旧唐书》称“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荣国夫人”,《新唐书》称“敏之韶秀自喜,烝于荣国”,就连治学严谨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称“敏之貌美,蒸于太原王妃”,可见这事不是虚构。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在肯定她杰出政治才能的同时,也对她荒淫糜烂的生活颇多批评,说她广置面首,宠幸男侍等。那么,历史上的武则天究竟是怎样宠幸男侍的?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曾写过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中称:“伪临朝武氏者……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据说武则天读了这篇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檄文,却一点也奈何不得他。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工谗善媚手段无人可比,而她宰制天下的气概和能力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武则天14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她出家当了尼姑,不久又被继位的高宗召回为昭仪,后立为皇后。

  后来,武则天参预朝政,自称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废了中宗、睿宗两个皇帝,自己做皇帝,并改唐国号为周,立武氏七庙。这年是690年,她专门造了一个字,给自己取名为“曌”,意思是日月当空,目无一切。

  大唐时期后宫

  武则天称帝以后,先是定纪元为“天授”,后来又用“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等帝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还没有一位皇帝如此豪气干云,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武则天不仅在政治上豪奢专断,而且在生活上也显露出惊人的一面。

  她像男性皇帝一样纳妾封宫,成天与面首鬼混在一起,让男侍陪寝,过着荒靡淫荡的生活。据文字记载,当时先后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柳良宾、侯祥、僧惠范等人因“阳道壮伟”而成为她的男侍

  她还专门设置“控鹤监”,搜罗天下美男,对外号称专门研究儒佛道三教,实际上就是供其放纵情欲、淫乱享乐的“后宫面首院”。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个市井卖药郎,身材魁梧,能说会道。据《旧唐书·薛怀义传》载:他先是与高宗的幺女千金公主勾搭成奸,后被武则天横刀夺爱。

  武则天从冯小宝身上尝到了未曾有过的闺房欢乐,脸上重现光泽,焕发出清新的朝气,整个人充满生气活力,连宫女们都能感受到她那久违的令人轻松的温和及体贴。

  当时宫中经常举行佛事活动,为了掩人耳目,让冯小宝方便出入宫中,武则天命他剃度为僧,任命为白马寺主,并改名换姓,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绍以季父事之,让薛绍称其为叔父,冒充大族,朝廷上下则呼为薛师。

  薛怀义仗着武则天的宠幸,无法无天,大行不法之事,曾因武则天宠幸御医沈南璆,他便气急败坏地将明堂一把火焚毁。

  武则天明知是薛怀义干的,但也自觉难堪,没有追究,反而命薛怀义主持重修明堂,薛越发骄纵嚣张,树敌益多。

  对于武则天的男宠,不管他们私德如何,这两个人的处境其实是很可悲的,无论女皇在世时如何地风光,一旦女皇驾崩,等待着的只有为君主殉死的命运。

  喜欢唐史的总免不了去认真的研究武则天,特别是关于神龙政变、中宗复位、女皇末年的故事,更令我叫绝!过去看过的讲武则天的文章,对这方面的内容都是最后廖廖数笔就很简略地交待过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到了后来,年老卧病,被逼让位于太子了”,就完了,对此一点儿深入的分析都没有,而如今看到萧斑和清老的作品,把周唐交迭那段历史的前前后后背景经过牵涉各色人物都讲得具体详细,又站在历史学、政治学高度对其成因、其影响加以剖析,看得人真爽!

  但了解到史籍上所载的那段历史后,我却总感到,史料所反映的,有一些地方似乎不大对劲,似乎有点奇怪,是不是因为有一部分真相被隐瞒了,或者根本就和事实有出入?可能这些就是所谓的疑点吧。以下就列出我阅读过那段历史之后,有些迷惑的地方:

  第一,史书上总把武周末年政治上的大多数不稳定因素归咎于武后身边的两个男宠:二张兄弟,好像这段时间最尖锐的矛盾就是“二张之祸”,其实二张再怎么恃宠而骄,其时他们的实际地位只不过是女皇养的两只宠物而已,并未掌握实权,没有任何正式职务,连封个“国公”级别的爵位都要最会拍马屁的太平公主带着她两个兄弟向女皇几次三番地申请才通过,真正值得被患之的是武后本人和她那一帮武氏诸王吧,可为什么史书总把二张置于受抨击最厉害的浪尖上?超过了真正是李唐复兴隐患的武姓一门?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为尊者讳”,把他们两个当成了文字记载上的替罪羊吗?还是别有隐情?即二张兄弟会不会有什么别的比营私贪污受贿性质更恶劣的行迹,没在史书上记录下来?

  第二,神龙政变之后,二张的下场极惨,被斩了不说,据说脑袋被挂起来示众,尸身还被剁成肉泥,弃于菜市。然而,在这场李唐复辟的政变中,应该说比二张更应该斩草除根的武氏诸王,却没有一个被杀的,而且均是官爵依旧,仍然享受极好的待遇,拥有极大的势力,这岂不奇怪?这一场相对温和,流血较少的神龙政变,为什么张氏兄弟而且唯独只有张氏兄弟的遭遇如此惨烈?何况他们是女皇的面首,即使处死也可做得隐蔽些,毕竟内宫之丑不可外扬。是什么促使复位的中宗显及一干政变的大臣对他们做出斩首示众外还要碎尸的处置?

  第三,史载武则天于神龙元年正月被迫逊位,当时她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而且已经有数月卧床不起,病到了连宰相都不见一面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又骤然遭到被逼退位及情人被杀的打击,按说应该在此打击之下很快就病情急转而下于世长辞,为何又继续活了三百多天,按史书记载直至该年冬天才驾崩?这多少有些不合情理,还是别有隐情?

  第四,武则天当时虽然逊位,但中宗还是给予她相当的礼遇的,仍保持皇帝尊号,将上皇移居上阳宫后,每隔十天就率朝臣前来参拜一次,甚至后来在她驾崩后的遗制中还有令恢复武三思实封的内容,但是,从她逊位之后直至驾崩的这十个多月里,关于她是如何度过的,关于她有何言行,至少是有何言语,史书上为何连一个字的记载都没有?为何竟是一片空白?为何史书上只留下了她的遗诏的内容,关于她临终前身边有些什么人,交待过什么话却只字未提?

  武则天虽然是中宗的母亲,但当时毕竟是被严格幽禁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废帝,再怎么礼遇,有何必要每隔十日一拜?难道是特意为了掩饰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先来探讨被世人讥讽了千年的,关于武则天养男宠的问题。被诟病了一千多年之后,现代人似乎更倾向于这样的观点:男女平等,男皇帝可以三宫六院,为什么女皇帝就不可以有男妃?在这件事上指责武则天,实在是太封建了些。

  可是我们细想一想,女皇养男妃,实际操作起来,和男皇帝纳妃妾还是无法完全“平等相当”的。

  封建社会的女人,受后天生长环境所限,绝大多数都没什么见识,没什么行事能力,一朝选在君王侧后,只能任由君主随意摆布,命运被动地掌握在他人手中,连赵飞燕、赵合德这样手腕高超,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人物,在不慎让皇帝死在自己床上后,也只有乖乖束手就擒,悬梁自尽的份。五千年来敢于谋害皇帝的宫女,好像也就只有明朝的那什么杨金英、邢翠莲,好像最后因为手笨还没成功,最后也是束手就擒,被凌迟处死了。

  所以说,男皇帝在宫里,不管身边的妃嫔、宫女对他有无怨气,可以保证基本上是安全的。但女皇帝身边养的“男妃”就不同了。即使是张易之、张昌宗这样涂脂抹粉,姨声娘气地傍富婆的古代鸭子,他们必竟也是有着相当行事能力的男人,是从小受着男权社会的教育长大的男人,他们虽然入宫侍奉女主,但并不像女人那样被关在深宫中,照样在宫外可以从事社会活动。

  这样看来,一个年过八旬,病卧在床的老妇人,身边却是两个大男人侍奉,在安全保卫方面的确大成隐患,也难怪朝臣们会纷纷上书奏谏,也实在不能全怪朝臣们是封建思想作祟。我们再来看看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当女皇卧病时,以他们的性格,站在他们的立场,会有怎样的情绪?

  据史书记载,张氏兄弟的人品很差,仗着女皇的宠爱与袒护,受贿卖官,欺扰百姓,奢侈腐化,陷害忠良,甚至还有谋逆的野心!实际上,不管他们私德如何,这两个人的处境其实是很可悲的,无论女皇在世时如何地风光,一旦女皇驾崩,等待着的只有为君主殉死的命运。那么,当女皇年事渐高,最终抱病之时,这两个向来就充满了强烈的欲望的“面首”,难道就甘心乖乖地束手等待着末日的来临吗?难道他们就不会想到,利用自己最为接近皇权中心的身份,放手一搏吗?

  据史料记载,女皇最后几个月卧床不起,连大臣都见不到她一面,仅只有二张在她身边之时,屡次有人作“飞书”在街头张贴,说“易之兄弟谋反”。虽然史料并未记载张氏兄弟有何具体落实的谋反行为,但这些迹象,绝对是无风不起浪!又据说,张易之刚建好一座宅邸,晚上就有人扮成鬼在墙上写“鬼字”:“能得几时?”次日张易之发现后令人刮去,但第二天晚上又有字迹出现,如此反复好几天都是如此,张易之只得在“鬼书”后面加题了一句:“一日即足。”此后鬼书再未出现过。

  这个诡异的故事,是否暗示着深宫中已发生了极其隐秘的变故?张易之的兄弟张昌仪也曾对人说:“丈夫当如此:今时千人推我不能倒;及其败也,万人擎我不能起!”以他们的处境,心中对未来抱有恐惧是正常的,但能将恐惧化作这样的言语对他人道出,令人无法相信他们会束手待毙,毫无行动!当时的大臣唐休璟也曾对太子李显这样说:“二张恃宠不臣,必将为乱。殿下宜备之。”

  史料上如此之多的珠丝马迹,令我无法相信最后神龙政变中张柬之等五王率领的兵马攻入皇宫时,二张真的只不过是在老老实实地为女皇侍奉着汤药!风过之后,必有山雨!很有可能是史书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把实际发生了的“山雨”隐去了未记载!实际上,最让我疑窦众生的,还是史书记载上所述的政变之前最后数月女皇那奇怪的境况:她病卧在床后,居然几个月来连宰相都见不到她一面,完全孤立起来,与外界隔绝,身边只有张易之、张昌宗这两个面首,而一切的政令、奏章,都是由这两个面首传递的!

  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知道深深的宫禁中的女皇,到底是死还是活?政变前夕,张柬之曾找到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对他说:“将军贵宠当代,位极武臣,岂非大帝(高宗)之恩?将军既感大帝之恩,能否报答?逆贼张易之兄弟擅权,大帝之子现在宫中朝夕被逼。社稷之重,在于将军;诚能报恩,当属今日!"如果当时女皇真的还活着在宫中的话,张柬之说话,怎会不提复兴李唐正统,而只提逆贼张氏兄弟擅权,李显宫中朝夕被逼?

  我怀疑历史的真相其实是这样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于深宫中谋杀了病中的武则天,然后以她的名义矫发各种制令,以养病为由拒绝一切人的求见,实则秘密策划政变,或许是想效仿昔日秦始皇身边的赵高,矫诏以杀太子显、诸武及朝中一干正统大臣,阴图谋反自立。不料李显虽糊涂无能,朝臣们可不是吃素的,很快就识破了二张那极其拙劣的“手段”,发动兵变,很迅速顺利地就铲除了二张。

  而当二张被诛于长生殿下之后,接着展现在李显及政变的兵将们眼前,或者说是紧接着被他们所发现,令李显震惊不已,却也是在张柬之、恒彦范等人意料之中的景象:女皇,早已变成被张氏兄弟掩藏在重重帷幕后的一具干尸!至于史书上记载的什么张氏兄弟被斩于殿门外后,女皇如何在寝宫内闻变惊起,和桓彦范、李湛、崔玄𬀩等人经过几个回合的对话,乃至最后的返榻卧,不复言之类,读起来总觉得编造痕迹太重,应该是史官煞费苦心地编出来掩盖更加不能公之于天下的皇室丑闻的吧。

  毕竟,如果男皇帝被身边的某个狐狸精害死了,像汉成帝死在宠妃赵合德的床上,虽然也很不光彩,但还不至于难堪到无法在史书上如实记载的地步。但女皇帝就不同了,而且关键在于这个女皇帝实际上还是复兴的李唐的太后,复位的新皇帝的母亲。在那样一个父系家族价值取向为伦理根基的时代,任何男性最无法忍受的屈辱,无疑是自己的母亲、妻子偷人养汉,更何况这还是堂堂的皇室娶进来的媳妇,复位新帝的母亲,居然养面首最后养到了反而被面首害死的地步!

  这对于中宗显来说,可以想象是如何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