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证伪”,就是可能被事实推翻,但还没有被推翻。经济学家张五常说:“一个可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一定要可以在想象中是错的。

理论必须符合“可证伪”的标准,才可能是科学,经济学也是如此。

那么,什么是“可证伪”?

经济学家张五常说:“一个可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一定要可以在想象中是错的。”

举个例子,“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即便你从来没有看到黑色的天鹅,但是你可以在头脑中想象一只黑色的天鹅,来推翻这句话。

但,“天鹅有可能是白的,也有可能不是白的”,你连想象都无法想象出一个反例。无论什么例子,都是对它的证实,它不可能被证伪。

而这样的话,我站着就可以编一大堆。

“人既可能活过70岁,也可能活不过70岁。”“罗斯柴尔德家族既可能暗中发动通胀,也可能不发动通胀。”……

既然所有现实的事例、想象的事例,都是对这句话的证实,那它就什么都没告诉你,也就没有任何解释力。

而“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尽管有可能错,但它毕竟告诉了你一点什么。

另外诸如“四足动物有四只脚”、1+1=2,也都不可能被推翻。前者是套套逻辑,后者是数学,是人头脑中的思维结构,和事实无关,因此也就不会被事实所推翻。

张五常说:“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证实了。”

“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没有被事实推翻之前,就是证实的状态,就是科学。

很多人容易把“可证伪”和已证伪混为一谈。

“可证伪”,就是可能被事实推翻,但还没有被推翻。

如果真的出现真实世界中的事实推翻了理论,那这个理论就“已证伪”。“已证伪”的理论另外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