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英山尖所在地王家界村,爲開發鄉村旅遊,從英布墓到英山尖主峯,修建了一條7米寬的水泥大道,至鄂皖交界處,建有休息亭,停車場。英布,爲皋陶後裔,至今長眠在英山尖下的王家界村。

一座山名,一個縣名,都來源於他

英布

一座與縣同名的山(散文)


在中國廣袤無垠的大地上,以山命名的縣,除了福建仙遊,就數英山。英山縣以境內英山尖命名。

山因人得名,縣因山得名。英山尖,就是這樣一本神祕的天書,一部無言的鉅著!

英山尖,雄居鄂皖,一峯高聳,萬山來朝。距英山縣城20公里,峯頂大尖,海拔1123米。早在春秋戰國,這裏是古英國封地,秦末楚漢,淮南王英布屯兵於此,故名。

英山縣誌有記載:“英山尖,山爲英邑之冠,縣以此得名”。其山名之來由,傳說漢朝大將英布,因戰功赫赫,被漢高祖封爲九江王。後高祖懷疑英布謀反,將其殺害。高祖誤殺後,非常後悔,便將英布當年屯兵立寨的這座山用“英布”命名爲“英山尖”。

英山,古爲皋陶部落,漢爲英布封疆。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在雞鳴山(今屬溫泉鎮)下築黃鷹山城。鹹淳六年(1270年)分蘄水縣(今羅田縣)置英山縣,以境內英山尖得名。1932年,英山劃入湖北版圖。據潘新藻《湖北建置沿革》雲:“湖北英山縣,以山得名,原屬安徽六安州”。

英布,爲皋陶後裔,至今長眠在英山尖下的王家界村。清康熙《英山縣誌》載:“九江王英布墓在英山尖下,塋碑尚存”,文革中損毀,現於五年前修復。 公元前648年楚人滅英,這片英人故土曾經沉寂一時。當風起雲湧的陳勝、吳廣起義爆發時,英人後裔英布便從這裏橫空出世,如風捲殘雲,給秦王朝致命一擊。楚漢相爭,英布的虎狼之師所向披靡,威震中原。立下汗馬功勞的英布本想回歸故里,無奈沒逃脫被殺的命運。死後,下屬兼好友吳芮偷偷將他巳割去首級的屍體馱回故鄉埋葬。吳芮爲守護主人,在離墓五百米的跽人石山洞住下,隱姓埋名,皈依佛教,起名“了塵”。了塵和尚圓寂後,當地人把他葬在離主人不遠的山之南,其墓至今保存完好。

一座山名,一個縣名,都來源於他

我曾無數次去過英山尖,只是每當遙望那直插雲霄的尖頂,望而生畏,不敢登攀。曾記得:2013年的深秋,當我們一行站在英山腳下一片茶園頂峯,仰望英山尖時,突然發現了塵和尚墓對面的山崖,一尊形似英布將軍,身穿盔甲,手持寶劍,恕目圓睜的天然石像,栩栩如生。山水有靈,英布將軍真的魂歸故里,守護着這方山水。

今年五一小長假,文友相約,拜英布,登尖頂,去體驗一次與歷史相遇,與山水相融的採風活動。那日,豔陽高照,我們一大早從英山縣城出發,大約一小時,便來到山腳下的王家界村。

山村已經甦醒,雞鳴犬吠,牛羊結伴,炊煙渺渺,茶葉飄香。太陽照在英布墓上,放出五彩霞光。英雄氣壯山河,激勵一代代英山人,不忘初心,奮勇向行!

這次,我們選擇從南面最陡峭的石壁攀登主峯。年過花甲的我,想挑戰一下自己。登至半山,懸崖峭壁,無法站立,收起行囊,手腳並用,顫顫微微,不敢後望。登上主峯,四維盡覽,東望司空,西觀南武當,南俯白蓮,北視明堂山。江淮山川風雲,盡入懷抱,俯瞰鄉野村落阡陌,勾勒如畫。中原偉脊,大別雄山。閱盡千古春秋歷史,演澤萬世英雄豪傑。藏隱天地之多少祕寶,彰顯人間之無窮妙境。

峯巔眺望,風光無限!沒登主峯,不算去了英山尖。吳頭楚尾,煙嵐雲岫,山巒疊翠,連綿不斷。英山尖,果然是名不虛傳,無處不風景,無處不遺址,無處不鮮花,無處不文章!

從山頂爬行而下,過一人寨,鑽古城門,神祕蒼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石頭壘起的寨門依舊如故,古城牆上爬滿了藤蔓。滄桑厚重的人文勝蹟,猶如歷史的隧道,至身其間,馳思遠古烽煙,令人魄動心搖。古時多少英雄漢,黃土崗上臥土泥!山間巨石向我訴說當年的刀光劍影,峯火連天,英布今何在?

一座山名,一個縣名,都來源於他

如今,英山尖所在地王家界村,爲開發鄉村旅遊,從英布墓到英山尖主峯,修建了一條7米寬的水泥大道,至鄂皖交界處,建有休息亭,停車場。

與二十年前的一次爬英山尖的歷程相比,已是天壤之別。那是一個秋日,我們一行從楊柳水口橋英山尖林場出發,花了七個多小時爬山。當時,順林場後一條小溪登山,經過被稱爲直達江西九江,但無人入內探測的“清風洞”,攀行四小時到達羅漢洞。當時的英山尖,滿目瘡痍,慘不忍睹。一棵棵大松樹被人割松脂,傷痕累累;山體裸露,砂石遍地,腳踩石滑,登主峯的興趣全無。這座英山人心中的聖山,已被破壞得面目全無。當即從羅漢洞返回,將英山尖慘狀,告知主管部門,引起政府重視,及時採取措施,停止割脂,保護植被。

二十年過去了,至今日,英山尖滿目青翠,綠樹成蔭,鮮花滿崗,鳥語花香,令人欣慰!

偉大的時代,寫下了新的一頁,英山尖,你給我們留下的先人創業精神,你給我們傳遞的英雄氣概,正隨着這沁人心扉的春風撲入懷中。

古爲英雄藏身處,今爲山民安居地。這座與英山縣同名的山峯,今非昔比。王家界村圍繞山水做文章,精準扶貧見成效。自2015年開始,縣紀委多方籌措近400萬元資金,助力王家界村打了一場以茶產業爲基礎,以藥材產業爲依託,以鄉村旅遊爲目標的脫貧攻堅戰。全村農戶發展茶葉400畝,藥材經濟林200畝。靠山喫山建基地,茶葉遠銷國內外。壪壪通公路,生態觀光園,村莊面貌新,百姓有舞臺。那一棟棟散落山間小洋樓,如一首首小詩彰顯山村的美妙;一條條水泥大道通到門前,如銀龍蜿蜒,成爲村民致富的康莊大道;一座座青翠的茶山,一園園紅果,一排排香榧樹,阡陌縱橫,構成王家界山水畫廊!

路遇一位年逾八旬老翁,正在英山尖上種伏苓,我上前拍下他勞動剪影。他爬滿皺紋的臉,笑得像朵花,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政府好,共產黨好,我還想再活八十年,享受幸福晚年!聽到這裏,我心樂開花,我們偉大的時代已經來臨!這座傳奇的大山正在譜寫新故事、新篇章!

審閱:高傑

簡評:一座與縣同名的山非同尋常。有厚重的歷史,英雄的故事,奇偉的風光;更有黨的扶貧政策,讓農民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章語言凝練,大氣磅礴,頗有身臨其境之感!

作者簡介

王淑存,筆名三玄居士,悟靜。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迄今己在《問道》《春芽兒童文學》《黃石視聽》《中國鄉村》報刊雜誌,網站發表作品300餘篇。2017年創作的散文巜夜幕下的南武當》入圍第二屆"芙蓉杯"全國文學大賽,散文《山水畫廊團練衝》獲第五屆中外詩歌散文大賽二等獎。2008年主編出版《神奇的南武當》,2016年出版散文集《心在山水間》。


投稿諮詢微信:zxm549750302

雜誌徵文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絡徵文郵箱:[email protected]

注:投稿作品必須爲 原創首發 作品。平臺嚴禁投已在別處刊發過得作品!嚴禁投同時在多處投的作品!嚴禁在未知道審覈結果的情況下將作品再投他處!嚴禁將已經審覈通過的作品再投他處。(投稿兩天後,即可諮詢審覈結果,不會影響您的投稿效率!)

版權聲明:本文爲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