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株洲田心成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世界轨道交通工具领域,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是一次革命,亦是一场不可阻挡的潮流。

1956年,铁道部制定《铁路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提出“技术政策的中心环节是牵引动力的改造,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由蒸汽机车转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上去” 。

国家命题,株洲作答。1958年12月28日,拥有机械和电机优势的田心机厂(现今的中车株机公司)与湘潭电机厂联合研制的中国国产电力机车6Y1型成功下线。天寒地冻中的一声鸣笛,从此开创了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的新纪元,株洲也成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

【回眸】1号车正式开跑时,郭沫若题诗祝贺

开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新纪元,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在株洲试制成功

秦天峰(左)与刘友梅院士参加央视《对话》栏目,讲述中国电力机车发展史 通讯员供图

讲述人:秦天峰(中车株机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工艺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首台电力机车研制的亲历者)

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诞生至今,61岁了。61年前,我20出头,当时在北京铁道学院(现今的北京交通大学)读书。大三那年,我与同学一路南下到了株洲。

1957年腊月,国家组织了一个电力机车考察团前往苏联,主要任务是仿制“苏H60”型电力机车,力争高速度试制出第一台属于中国造的交流干线电力机车。当时,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技术和经验,为了加强生产力量,北京铁道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也参与到电力机车研制工作中。

第一台电力机车主要是由铁道部田心机厂与湘潭电机厂联合完成。田心机厂负责电力机车的车体和转向架设计试制;湘潭电机厂负责电机、电器及总组装,此外,还有全国近50个单位来协助提供零部件、仪器仪表等设备。

我1958年国庆节后到株洲。那时,株洲火车站像个草棚子,从车站到田心工厂都是泥巴路,路上很少碰见车。走进厂,地面上堆满了修理蒸汽机车的各种零件,很凌乱;车间里轰隆隆地,焊花四溅,灰烟弥漫,十米外都看不清楚。工作环境艰苦,生产设备也很稀缺,要么拆东墙补西墙,从别的机车身上摘取一块拼凑,要么蚂蚁啃骨头,靠手工一下一下地敲、一点一点地磨。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制造换向片的竖板铣槽。一个功率650千瓦、1500伏额定电压、六极结构的直流电机,需要换向片525块,没有模具,仅一张图纸可供参考,我们通过图纸上的符号找实物,再通过实物对照图纸上的符号,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打磨。打磨出来,并不见得能用,哪怕是毫米级的偏差,都有可能报废,所以铣槽的成品率仅30%。进厂后,我们什么都干,通过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工人教我们如何制作产品,我们帮工人翻译图纸符号,大家加班加点,吃、喝、睡基本上都在工厂。

寒冬腊月很冷,但大家热情似火。1958年11月18日,田心机厂研制的车体和转向架等机械部分,按要求全部组装完毕,在厂区轨道上往复试运了三个多小时后,检测的各项数据达到整体设计要求。经过40天紧张组装,我国第一台“6Y1”型电力机车,终于顺利组装完成。6表示6轴,Y表示弓引燃管整流,1表示车型系列序号。到第8号车时,命名为“韶山”型(汉语拼音“SS”)。

第一台电力机车从国家准备上马到全面性能实验完成,用了短短两年零五个月的时间。最初试制铁道干线电力机车是在苏联专家联合指导下进行的,但由于意识形态上的争斗,不久后,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这并没有吓倒我们,我们更加坚定了走自己铁道牵引机车发展的道路。

经过反复检测和试运行,1961年8月15日,1号车参加宝鸡至凤州电气化开通通车庆典仪式,并且投入到了该路段的牵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还亲自题诗祝贺:“电掣风驰今在眼 ,,巨龙追逐卫星奔。韶山初见星星火,,此日已经燎大原。”

开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新纪元,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在株洲试制成功

我国首台“6Y1”型电力机车 通讯员供图

【发展】株洲造的新动力机车驶向全球

1960年开始,在第一台电力机车试研成功的基础上,田心机厂开始独立完成2号车、3号车、4号车等的生产制造。从1958年试制第一台车下线,之后的30年里,共生产出电力机车826台。

从第一台韶山1型机车方方正正的外形,到SS3型重载客货两用机车半圆弧角外形,再到SS6型起朝着流线型的方向发展,电力机车从普通型到流线型,、从低速到高速、从经济型到豪华型,实现华丽转身。

2000年开始,当“蓝箭”和“中华之星”“奥星”代表新时速、新动力的新一代机车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标志着以中车株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电力机车已跻身于世界铁道牵引电力机车的前列。如今,株洲的电力机车已驶向中东、欧洲、非洲、南亚等各地。

株洲机车发展大事记】

1958年,中国首台干线电力机车下线。

1969年,自行设计和采用国产材料“韶山2型”大功率机车研制成功。

2000年,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动车组动力车“蓝箭”诞生,并投入专线使用。

2001年,时速达200公里国产化交流传动机车“奥星”成功试运行。时速279公里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中原之星”研制成功。“奥星”“中原之星”标志着中国铁路牵引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2009年,自主化和引进消化最完备的机车HXDIC (7200:千瓦)研制成功。

2015年,我国首列1.0版商用磁浮列车投入到长沙南站至长沙黄花机场运营。

开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新纪元,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在株洲试制成功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何丽丽

编辑/豆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28681062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开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新纪元,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在株洲试制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