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300萬人想找的副業榜樣

作者 | 張星

人類天生習慣的自我合理化心態決定了大多數人註定是窮人。

不信,可以看看你身邊多少人熱衷於分享 “蓋茨的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還原聚美優品陳歐履歷造假真相”,百度知道甚至有好幾個問題都在研究“馬化騰究竟是是不是富二代”。

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它會不停地暗示你,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纔是最好的最合理的。但凡當大腦掃描到有什麼人和事會令自己的顯得是如此的無知而無能的信息,這種保護機制就會迅速啓動,收集一切線索去證明他們都是因爲一些客觀因素而僥倖成功,自己要是有同樣的客觀條件,只會比他們更好。

而且,萬一這些成功人士是自己身邊非常熟悉的人,內心的保護機制會更加強大(君不見今年沒炒股的人,看到身邊炒股的人賠了,比自己發財了還高興)。就像上學的時候,我們熱衷於討論學習好的人都是書呆子沒出息,漂亮姑娘只喜歡開跑車的渣男一樣;長大之後則變成了,同事升職了是因爲會拍領導馬屁,同學創業成功了因爲家裏給了鉅額的啓動資金。窮人的頭腦是如此的敏捷,如果上述原因都找不到,還有最後一招殺手鐧。

他們就是運氣好。

是的,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心理,維護了社會穩定,減少了自殺率,也讓極少的一部分克服了這種心裏的人,成爲了有錢人。

總結下來就是,窮人相信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而富人相信這種差距的決定性因素是主觀能動性。窮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是因爲他們富二代/有關係/運氣好,我沒有這些,所以我做不到。如果我有這些條件,我也可以做到。(例:李叫獸的文章爲什麼寫得那麼好呢,因爲他只是個大學生有大把的時間看書寫東西紙上談兵,我是每天忙着經營管理的實戰派啊,要不然肯定寫得比他好。)

富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我爲什麼沒做到,我怎麼才能做到?(例:李叫獸的文章爲什麼寫得那麼好呢,因爲我愛喫愛玩愛喝酒愛看美劇不愛看書,如果能像他一樣多看看書每週抽出一天寫文章,能不能寫得跟他一樣好?)

可憐的窮人們,不打破這種自我保護的心裏,是很難擺脫一事無成的宿命的。可惜,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生都沉浸在自我安慰中,從懷才不遇到壯志未酬,最終感慨平平淡淡纔是真。

我不想成爲這樣的一員,我也是窮人,我相信頭條寫作可以讓我致富,所以我會每天學習頭條裏最賺錢的人是怎麼做的,我也會漸漸學習做到,我沒有人幫我,任何事只有靠自己做到!

不管上班族還是全職主婦,還是學生,還是老人,想知道更多副業怎麼做?歡迎關注我,一定會讓你的生活更自由,如果你也有副業想做不懂做,歡迎私信我,我會竭盡全能幫你。

我堅信:總有一個窗戶爲你打開,總有一個副業適合你,一起爲更自由的生活努力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