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媒體報道,針對網傳“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九潮鎮副鎮長楊璟視察水災時身後有人爲其打傘”的視頻,黎平縣委宣傳部方面回應說,經查,爲楊璟撐傘的是過路的民衆,並非是網傳政府人員。近日,一張“副鎮長視察水災‘有人撐傘’”的照片引發輿論關注。

(原標題:“副鎮長指導救災有專人打傘”,縱是誤會仍有警示價值)

在場|副鎮長搶險被打傘:“好事成壞事” (來源:)

近日,一張“副鎮長視察水災‘有人撐傘’”的照片引發輿論關注。

據媒體報道,針對網傳“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九潮鎮副鎮長楊璟視察水災時身後有人爲其打傘”的視頻,黎平縣委宣傳部方面回應說,經查,爲楊璟撐傘的是過路的民衆,並非是網傳政府人員。他表示,這名民衆是外地人,在路過此地的時候,看到副鎮長楊璟在現場指揮,由於楊璟身上被雨淋溼,便主動上前爲其撐傘。

車輛路遇洪水處於險情,引起人員圍觀,這時候路人看到有人被雨淋溼且沒有傘便上前爲其撐傘,這種場景如果就發生在身邊,在場的人可能都不會留意。但是當呈現在民衆面前的只是一段沒有前因後果的視頻,再配上當事人副鎮長的身份,確實讓人頓生違和感。

畢竟,現實中確有一些有地位的人習慣讓人撐傘、開門、倒茶。傳統的官本位文化中,“讓人伺候”也是地位、身份、尊卑的一種體現。在此語境下,一張“副鎮長視察水災‘有人撐傘’”的照片,很容易被理解爲是權力和地位“撐”起了這把傘。 “副鎮長背後有人給撐傘”的場面馬上被人拍下來曝光,隨即引發關注和爭議,證明着這種“畫面”的敏感。

不過,據報道,這位副鎮長“平日爲人低調”、“做事很認真負責的”,而撐傘人事先也並不知道其副鎮長的身份。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撐傘人險些好心做“壞事”,而被質疑“好大的官威”的副鎮長也着實有些冤。

其實,類似的“官員被誤傷”的新聞也時有發生。前幾年曾有媒體報道鎮幹部視察水災被村幹部背進災民家,一時之間引發輿論爭議,造成不良影響。事後涉事村幹部都解釋說,倆人從小一個村長大,是在背發小,而非網友質疑的“羣衆背幹部”。

這些事件告訴我們,民衆對官員“耍官威”顯然處於零容忍的狀態,而要避免被誤解,引發類似的不必要的輿論風波,就需要政府公務人員時刻注意自身的形象與影響。

這看似嚴苛,不過其實也是公職人員對私生活的一種必要讓渡。畢竟,作爲被監督的對象,公職人員在公共場合的一言一行,都應講求規範。在公衆眼裏,公職人員的言行,也是其履職成色的一個“窗口”--至少在某些側面反映其對待公共服務的態度。

涉事副鎮長雖然看似有些冤,不過也表示,要認真反思,對自己不夠深入民衆進行檢討,今後一定多注意自己的言與行。這對政府公務人員顯然有警示意義:爲官者必須時時處處保持慎獨、警醒的工作作風和狀態,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分寸,講究形象。

辜韻汀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辜韻汀_NBJS84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