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3日

農曆秋分

也是我國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

專門爲農民設立的節日

是慶祝、享受豐收的節日

今天

首屆農民豐收節

暨第三屆宣化葡萄採摘節

盛大開幕

金秋時節,葡萄飄香,又是一個豐收年,又是一年葡萄甜!9月23日,由宣化區委、區政府主辦,宣化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新局、春光鄉承辦,宣化演藝聯盟 、北京環球百樂公司協辦的首屆農民豐收節暨第三屆宣化葡萄採摘節盛大開幕。區委書記張聰宣佈採摘節正式開幕,區長費再宏致開幕辭。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農業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祕書長,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科學諮詢小組副主席閔慶文,區領導張聰、費再宏、林佔勇、席玉東、王亮、張曉燕、袁建忠、孫輝亮、楊磊、張志源、董文柱,以及市林業局領導等出席開幕式。

區委書記張聰爲葡萄節開剪。張海山 攝

評委品鑑宣化葡萄。張海山 攝

閔慶文表示,目前全世界已有42項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分佈在全世界21個國家,其中中國有15項,位居世界前列,並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宣化作爲中國的農業文化遺產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項目,是截至目前,唯一城市裏的農業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上目前最早的一個來自異國他鄉的種植系統到本國生根發芽,併產生重要影響的農業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距離首都最近的文化遺產。閔慶文希望,宣化區能成爲中國,乃至世界上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領軍者,產生世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化經驗。

區領導爲十位葡萄種植能手頒獎。張海山 攝

區長費再宏表示,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傳統葡萄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傳承,把發展葡萄產業作爲落實十九大精神、推進鄉村振興的務實之舉,作爲加快農旅融合、壯大全域旅遊的鮮活載體,作爲促進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以葡萄爲代表的特色林果產業,打造集生態採摘、休閒觀光、品牌保護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加快推進蓮花葡萄小鎮項目,打造集文化展示、特色體驗於一體的世界級葡萄文化交流平臺。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壯大宣化葡萄產業規模,提升宣化葡萄品牌價值,成爲提高農民收入、加快旅遊發展、助力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費再宏表示,區委、區政府舉辦首屆農民豐收節暨第三屆宣化葡萄採摘節,目的就是以葡萄爲媒,以節慶會友,展宣化風采,搭開放平臺,興富民產業,促進全區高質量發展。他希望,通過此次採摘節,能夠讓更多的有識之士瞭解宣化、關注宣化,各位領導、專家和朋友,能夠爲宣化區傳統葡萄文化保護、開發和利用,獻計獻策,多提寶貴意見。讓宣化傳統葡萄文化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藝演出爲葡萄節助興。張海山 攝

據瞭解,本屆葡萄採摘節爲期三天,於九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五日隆重舉行。誠邀社會各屆人士蒞臨參與節日盛典,與廣大賓朋共品葡萄美味,共享文化盛宴,共度美好時光,共同見證文化傳承。古城人民將以本次盛會的召開爲契機,繼承葡萄園的千年風韻,將其發揚光大。

遊客在蓮花葡萄小鎮拍照留念。張海山 攝

古城宣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1270多年的建城史,在這方神奇的土地上積澱了厚重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傳統葡萄文化,更是古城文化寶庫中一顆最爲璀璨的明珠。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勤勞智慧的宣化人民培育出了享譽中外的果中珍品。宣化牛奶葡萄以皮薄肉脆、酸甜適口、刀切不流汁等顯著特點,不但成爲普通百姓饋贈親友的特色果品,而且成爲專供皇室的宮廷貢品,先後榮獲巴拿馬博覽會榮譽產品、昆明世博會銅獎、國家“雙地標”認證、中國農產品區域品牌百強等多項桂冠。特別是宣化傳統葡萄園以其匠心獨運的“漏斗架”栽培技藝,創造了舉世獨有的農業生態景觀,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成爲宣化區一張重要的“世界級”文化名片。(記者 劉昶)

圖擊現場

↓↓↓

精彩視頻,盡在閱讀原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