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一位满身补丁的少年正抱着沉重的心情走进学校,要交学费了可家里真的是一分钱也拿不出,因这,少年被迫退学。在一年后,学校为帮助少年免除学费,还发了两元的赞助金。日历翻到四十年后,在江西宜春一个贫瘠的家里,父母身患重病的易园利和易慧聪两姐妹并没有被生活打到,相继考入顺德北滘的国华纪念中学,即使生活困难重重,他们并没有放弃。

第一个故事中的少年是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第二个故事中的国华纪念中学是全国唯一全免费的民办高级中学,创办人正是杨国强。

"我也穷过,我知道贫困是怎么一回事。"杨国强的这句话流传非常广。也恰恰是他以及碧桂园这么多年来为什么积极投身公益的底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是一家庞大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在最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销售额几级连跳:2012年476亿,2016年3088亿,2017年5508亿。而2018上半年,碧桂园就完成了4124.9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2.8%。在房地产行业这个速度始终是非常领先的。

在公益慈善方面,碧桂园也是遥遥领先的。从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款算起,杨国强带领着碧桂园共为全社会捐款累计超过42亿元,累计受益人次193878人,涉及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救灾赈灾等方面。

纵观二十一年的碧桂园扶贫路,有着很强的杨国强底色。出生于农村,又因教育受到扶持的他,执着于对教育和产业的扶贫。

"一时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家庭陷入贫困无力逃脱。要彻底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问题,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杨国强曾说道。

教育扶贫:设立免费学校,帮助贫困学子

1997年初,一个刚刚有些成绩的企业家走进《羊城晚报》社,从仅仅几百万的身家中捐出100万元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还协议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他捐助的。后来每年他都准时往助学金账号汇入100万元,到2006年又开始增加为200万元。

十年默默做着种树人。直到2007年,在记者的强力说服下,他才公开了这一事迹。那些受他捐助的学子也才知道,这个好心人原来是杨国强。

这份助学金,正是杨国强和碧桂园的扶贫路起点。

杨国强对教育的重视,不仅源于年少时那"一生中最重要的2元钱"助学金,也源于深知知识的重要性。

"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人的生存与发展, 国家的兴旺与发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靠的是知识和智慧。"杨国强曾说。

到现在,碧桂园已经创立三所免费学校:全国唯一全免费的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全国唯一对贫困生全免费的大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培训农村籍退伍军人全免费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

家境贫困的李家欣,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就读酒店管理专业三年,没有花家里的一分钱。在2017年毕业后,她在马来西亚一家五星级酒店担任主管,月薪也超过万元,待遇比身边许多同学都高。家里也因此获得了可靠的经济来源。

像李家欣这样的故事,在碧桂园职院还有很多。这所免费大学以"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学生。

2017年碧桂园职院首届毕业生290名,就业率高达99.66%,平均月薪3873元,超过了广东省在2016年本科生平均月薪,像李家欣这样过万元的有11名。总体来说,碧桂园职院招生数量不多,但是质量上却比较高。

杨惠妍也秉承了父亲杨国强的扶贫基因。2017年,父女两人捐款1亿元成立"惠妍教育助学基金",主要帮助顺德的贫困学子。这一基金还在国内开创了将助学扶贫贯彻至全县(区)、全学段的模式。此外,碧桂园还在清华大学、贵州大学、深圳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设立奖学金,资助高校贫困学子、科研创新工程等。

不仅针对学子扶贫,碧桂园也注重对乡村教师的扶持。2018年,碧桂园引进博实乐教育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广东省英德市开启首期乡村教师培训班。博实乐利用旗下广东碧桂园学校、碧桂园实验学校等教学资源,免费为乡村教师们量身定制美术、音乐、舞蹈、英语等各学科培训,惠及千余名乡村教师。

产业扶贫:农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出生于农村的杨国强一直被称为农民企业家,除了偶尔穿西装出席会议,平时也是一副"土土"的形象。但是他对这些称呼和外在都不在意。他更关心的是,像自己祖辈活在农村的村民们,能不能脱离贫困过上好日子。

在杨国强的推动下,碧桂园的扶贫事业一直是与房地产业务对等的存在。

2018年,这家房企就将扶贫工作提升到主业的高度,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等14县进行结对帮扶,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导,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约33.6万贫困人口受惠。

今年5月,碧桂园启动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总裁莫斌任小组组长,计划采用一村一品、一县一策,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前提条件。碧桂园在产业扶贫上其实早已开始。

2010年,杨国强亲自选择广东英德市树山村作为碧桂园"绿色产业扶贫"的第一个点。苗木种植产业扶贫中,碧桂园提出了"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模式帮助农户。再加上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信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到现在当地农户收益超千万元,户均增收约7万元。树山村模式在2016年也已被引入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马片区央律村。

2017年10月27日,碧桂园捐资约5亿元整县帮扶英德市78个省定贫困村,帮助英德4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杨国强亲自担任英德市新农村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以全面调动集团资源。在 "先脱贫、后振兴"的帮扶思路下,帮助英德市 2018 上半年实现预脱贫,再以产业发展、就地城镇化、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建设碧桂园新农村示范片区。

实际上,这些还只算是碧桂园在扶贫路上的"冰山一角"。四川马边县和甘洛县、海南石壁镇、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韶关新丰县、潮州市饶平、汕头桥陈村等等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获得碧桂园的扶贫项目覆盖。

杨国强的扶贫理念里,更加注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组织难度大,要想统一接受好的职业教育非常困难。2012年6月,杨国强开创性地决定将职业教育的课堂搬到村子里,由此诞生了另一种新扶贫方式—— "送技术技能下乡培训项目"。 广东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成为第一个试验点。

农村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集团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这一条思路让碧桂园非常清晰地抓住农民的痛点,给他们所需要的。

在佛冈县水头镇,碧桂园派驻工作人员驻扎,与村民同吃同住,了解当地情况,并针对性提供培训。2013年,水头镇谭洞村的村民郑新有半信半疑地参加了第一期家政育婴师培训班。很快,她就从伐木工变成月嫂,收入也大涨。后来她又主动考了催乳师,进一步提高了收入,变成有房有车一族。

送技能下乡,这样的做法既简单又直接,正中村民们的需求。6年间,碧桂园已面向全社会进行SSGF 铝模、物业、月嫂、育婴师、电工、电商等多种技能培训,共有21857名农村劳动力参加,超过9000人实现了推荐就业,平均收入提高了20%。

到现在为止,碧桂园已陆续在粤桂川三省区开展多个绿色产业项目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将产业扶贫与人才培训、整村推进、转移就业、驻村帮扶等有机结合,真正地用企业力量撬开着乡村振兴的大门。

碧桂园的扶贫路,其实像极了杨国强的性格,低调而内敛,只做实事。"我所拥有的财富只是社会交给我保管的,有了能力帮助别人是很自然和正常的,我只是尽自己本分而已。"

企业存在的使命是什么?个人奋斗的意义何在?几乎每一个有所成就和期待有所成就的企业领导者都曾追问过这两个问题。而碧桂园的使命在于坚持不懈的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无数城镇居民安居乐业的梦想,希望社会因碧桂园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