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友视高血糖为“敌”,却不知道血糖下降过快也是有危险的!控血糖要因人而异~

5个危险要知道

1视物模糊

血糖快速下降使血液渗透压下降,血液中的水分向周围组织转移,当眼球内组织水分增加,眼球屈光度发生改变,就会出现视物模糊。

2低血糖反应

轻度低血糖可引起糖友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慌乏力、头晕眼花、脸色煞白、出冷汗等,即低血糖反应。

3血糖忽高忽低

低血糖可引起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增加,导致反跳性高血糖,使血糖忽高忽低,对糖尿病控制不利。

4损伤脑细胞

脑组织主要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多次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可损伤脑细胞,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

5导致心肌梗死

低血糖使糖友尤其是老年糖友心脏出现供能、供氧障碍,心动过速及心律紊乱,甚至心肌梗死。

不同年龄,血糖控制不同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疾病状态的糖尿病人群,血糖控制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1妊娠糖妈妈:最需要严格

最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人群是妊娠期糖尿病,其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5.5mmol/L,餐后一小时7.7mmol/L,餐后两小时6.6mmol/L。原则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以下。

2成人糖友:“5678”

成人糖友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简单说就是5678,即空腹血糖小于5.6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最好小于6.5%)。

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空腹低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低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

3老年糖友:空腹血糖<7.8

对于老年糖友,空腹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两小时低于11.1mmol/L;使用胰岛素的老年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可放宽到15.0mmol/L。

4儿童小糖友:兼顾生长发育

儿童糖友,需要兼顾血糖控制和生长发育来设定血糖控制目标。

13~19岁青少年:空腹血糖5.0~7.2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5.0~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0%。

6~12岁儿童: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标准同上,但血糖控制放宽,空腹血糖5.0~10.0mmol/L,餐后5.6~10mmol/L。

0~6岁儿童:空腹血糖5.6~10.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6.1~11.1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7.5~8.5%之间。

5其他糖友:也有相应标准

其他疾病住院的糖友,如果属于危重病人,血糖应控制在7.8~10.0mmol/L之间,非危重患者参考上述各类人群确定血糖目标值,尽量在避免低血糖的情况下,使血糖接近理想水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