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月洞門架子牀頌

黃花梨木溢清香,月洞帳門架子牀。

如意交合欞子板,中秋月圓賀吉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總得和月亮拗點關係吧

既然是經典篇

當然不能敷衍

於是遍覽羣書

終於!!!

不可盡數的黃花梨傢俱中

研習君找到了

一件和月亮有關的經典之經典

故宮博物院藏

明 黃花梨月洞門架子牀

SIZE:高227釐米、橫247.5釐米、縱187.5釐米

備註:

此牀由古玩商夏某得自山西,後捐贈給故宮,但爲明代蘇州地區製品。據瞭解,過去晉中商賈從江浙一帶購買傢俱運回原籍者爲數不少。

牀左右角一根立柱乃用櫸木配製,可視爲產自蘇州地區的旁證。

參見王世襄《明式傢俱珍賞》第164頁。

月洞門

中華民族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月亮情結的民族了。

在沒有微信的古代,人們無法在朋友圈曬圖聊天來傳遞思念,便以月亮爲媒,傳遞相思。即使彼此相隔千里,共享着同一個月亮,同樣可以心心相印。

無奈,圓月遠在天邊,想要觸手可及,基本不可能。所以,古人便索性將天上的圓月“摘取”並掛在了牆上,喚作月洞門

▲古畫中的“月洞門”

在中國的古典園林建築中,常會看見這樣的一個“圓”。青灰色的園牆上,擇正中位置開一個“圓”,這不僅是作兩個片區的阻隔,而且還將一方風景收納其中。

這個“月洞門”便是古人從天上“撈”下來的圓月。

《紅樓夢》第四一回:

劉姥姥一面想,一面順着花障走來,得了個月洞門,進去,只見迎面一帶水池,有七八尺寬。

葉聖陶 《遊了三個湖》:

從迴廊的月洞門走出來,瞧見前面別有一番境界,禁不住喊一聲‘妙’,遊興益發旺盛起來。

巴金 《春》九:

這時他們已經跨過一道大的月洞門,走入了石板鋪的天井。

月洞門之所以被運用,絕對不僅僅是源於對月亮的崇拜這麼簡單而已。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圓”就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最爲人熟知的就是“天圓地方”的哲學理念,比如我們曾提到過的第一把交椅:

2010年南京正大秋拍 明黃花梨交椅 6944萬人民幣

而這個代表靈活多變、圓融貫通的圓,在傳統古典傢俱中運用最經典的,還當屬今天的主角——月洞式門罩架子牀

架子牀

中國人的睡覺方式,早期有圍子牀,《女史箴圖》上的高圍牀便是架子牀的前身。

《女史箴圖》局部

宋代以前的牀是沒有架子的,簡單地說,就是躺下以後仰面朝天。到明代有了架子牀以後,中國的起居文化發生了重大變化。

中國人的睡覺用具有了大睡和小睡之分。所謂大睡就是夜間睡覺,小睡就是午睡、休息。我們一般情況下,大睡是在架子牀,小睡是在榻上,或者羅漢牀上完成。

明 福山壽海 天地同春 月洞式門罩黃花梨架子牀

但是,大睡的牀不用來待客,我們不能把客人拉到大睡的牀上去。除非家裏來了貴賓、親戚,你願意讓他到你的牀上睡覺,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不能作爲待客的一個標準。

黃花梨架子牀 局部

架子牀出現的年代不算太早,但是短短的幾百年間,無論從制式上、造型上、功能上、文化上,應該說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基本的式樣是三面設矮圍子,四角立柱,上承牀頂,頂下週匝往往有掛檐,或稱橫楣子。

明16 / 17世紀 黃花梨四柱架子牀

南方匠師因爲這種牀有四根柱子,故曰:四柱牀。《魯班經匠家境》有《藤牀式》一條,似即這種最簡單的架子牀。

較上稍微複雜的一種,在牀沿加“門柱”兩根,門柱與角柱間加兩塊方形的“門圍子”。

明末/清初 黃花梨六柱架子牀

還有四面圍子與掛檐上下連成一體,除牀門外,形成一個方形的完整花罩,稱“滿罩式”架子牀。北京匠師稱之爲“月亮門”式架子牀。

明 黃花梨鏤雕螭龍紋月洞門罩式架子牀

隨着明代架子牀的風靡,樣式也隨之不斷地豐富,但作爲從明代到清末這段時間,架子牀的發展都有一個統一的主題——“一個門”

這也是中式牀與西式牀在本質上的不同。

法國楓丹白露宮 西式牀

這個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我們的牀有先後、有主次、有尊卑。而西式牀沒有,願意從哪邊上來就從哪邊上來。所以,西方人的男女平等比我們早,由牀上就開始了。

而我們不行,老爺得睡在外面,而夫人則要睡在裏側,爲什麼呢?

坤寧宮東暖閣

首先這是男人對女人的一種保護。太太如果半夜起夜,按照禮制,老爺要坐起來,太太從身後下去,不允許從老爺身上跨過去,那是不禮貌的行爲。如果太太總起夜,老爺這宿就算麻煩了,也得陪着起來。

老爺睡在靠邊的主位上,太太睡在裏側次位上。因此,中式牀的主次、尊卑都有了。

這就是中國的牀跟西方的牀相比,我們多了一層“文化”的內容。

經典

今天【經典】引用的是故宮博物院所藏——明 黃花梨月洞門架子牀。

明 黃花梨月洞門架子牀

首先材質不多說,能把海南黃花梨用得如此闊綽在一件傢俱上,已是很不得了!而門罩又開月洞式門,故稱它爲“黃花梨月洞門架子牀”。

月洞門

牀的門罩由三扇拼成,上半爲一扇,下半左右各一扇,連同牀上三面的矮圍子及掛檐,均用四簇雲紋,其中再以十字連綴,圖案十分繁縟。

由於它的面積太大,圖案又是由相同的一組組紋樣排比構成,故引人注目的是規律而勻稱的整體效果,沒有繁瑣的感覺。

四合如意紋

牀面以藤蔑編成胡椒眼軟屜,藤席下襯棕屜兩層。

牀面軟屜

面下束腰前後各以竹節矮老隔出了五個空間,展示連環畫式的組圖。從右向左看:1.喜鵲石榴圖;2.喜鵲登梅圖;3.鸞鳳如意圖;4.鴛鴦蓮葉;5喜鵲壽桃。

喜鵲壽桃

托腮下爲牙板,邊緣鏤出壼門,並與腿足裏口交圈。牙板上又以浮雕的手法雕飾螭虎龍和三隻子龍,間布卷草流雲紋。

牙板

腿肩爲象面紋,順三彎腿下垂至足底成“象鼻卷珠”紋。腿之正側,有一條少見的“正面雙目”式螭龍紋。

“正面雙目式”大螭龍紋前爲一條回首小螭龍,一大一小,其旁又飾一個螭鳳頭,組合意味深長。

“正面雙目”式螭龍紋

這件架子牀是明代傢俱中體型高大而又綜合使用了幾種雕飾手法的一件,其雕工豪華穠麗,可以稱得上明式黃花梨傢俱發展到巔峯時期的典型代表。

閒情偶寄

清代有個小說家、戲劇家李漁,名氣非常大。他寫了一本名氣同樣很大的書,叫《閒情偶寄》。他在這本書中,對牀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

人生百年,所歷之時,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間所處之地,或堂或廡,或舟或車,總無一定之在。

而夜間所處,則只有一牀,是牀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較之結髮糟糠猶分先後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當莫過此。

這番話寫得非常動情。人活了一輩子,白天是一半,晚上是一半。白天的時候說不準你在哪兒,或是在屋裏,或是在走廊上,或是坐船,或是坐車,總得來說沒有一個確定的地兒。

但晚上就不同了,你肯定睡在牀上,所以“人之待物其最厚者當莫過此”,我們對牀應該重視,應該有情感。

-  END  -

參閱

王世襄《明式傢俱研究》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俱篇》

往期回顧

千島湖水下千年城,27個鄉鎮沉睡湖底 | 一見

人民大會堂釣魚臺紫光閣的紅木傢俱,竟出自這個傢俱廠 | 紅木視界

9月19日故宮首開倉庫,從此多了一個“傢俱館” | 一見週刊

聲明:公衆號文章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絡蒐集,由於網絡素材來源不明,除公衆號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