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聖母大教堂被視爲新教教堂建築中的紀念豐碑和歐洲巴洛克風格建築傑作之一,被稱爲德累斯頓的市徽,其巨型圓頂的輪廓,已成爲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風景線。茨溫格宮(Zwinger),堪稱歐洲最重要的後巴洛克風格建築之一,鍍金圓頂的王冠宮門(Kronentor)是德累斯頓的城市標誌之一。

一、概況

德累斯頓(Dresden),位於德國東南方的易北河(River Elbe)谷地(51°03′N,13°45′E),空間:南距捷克邊界約31千米、距布拉格117千米,東距波蘭邊界約77千米,北距柏林約160千米,西北距萊比錫(Leipzig)不足100千米;面積328.3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113米,人口 486,854(2019);是德國薩克森州(Sachsen)首府和第一大城市,在德國東部是僅次於首都柏林(Berlin)的第二大城市,是德國第四大城市,是德國重要的文化、政治、經濟和科研中心。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德累斯頓在德國的位置圖(網絡圖片)

德累斯頓的市徽爲金黃色,一隻吐出舌頭的黑色獅子和2道黑色柵欄。獅子和柵欄分別代表曾經統治過該市的邁森伯國和Landsberger Pfaehle。自1309年起,聯合的徽章已經使用。柵欄起初是藍色的,後來改爲黑色,以便與薩克森州其他2個重要城市萊比錫和開姆尼茨(Chemnitz)相區別。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市政井蓋上的德累斯頓市徽圖案(網絡圖片)

二、歷史沿革

德累斯頓,歷史上曾是薩克森王國和波蘭的首都,擁有跨度 800餘年的繁榮史和燦爛的文化藝術。

早在19世紀,德累斯頓已成爲重要的工業中心,包括汽車製造、食品和醫藥工業,還發展成爲重要的國際藝術品和古董銷售中心。由於工業化,城市人口從1849年的95,000人增加到1900年的396,000人。

20世紀早期,德累斯頓以照相機及光學工業而著名(Ihagee的EXAKTA相機、Pentacon的Praktica相機等、卡爾蔡司鏡頭Carl Zeiss)。

1918—1934年,德累斯頓是魏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採用共和憲政政體的“德意志國”)薩克森第一自由州的首府。

1945年2月情人節的早晨,盟軍對德累斯頓這座不設防(防空力量只是“青少年高射炮民兵”)的城市開始了地毯式轟炸,造成整個15平方千米的內城被徹底摧毀(包括14,000棟民宅、72所學校、22家醫院、19座教堂、5個影劇院、50家銀行和保險公司、31家百貨公司、31家大型賓館、62座行政大樓以及依哈哥攝影工廠等)。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1945年盟軍轟炸德累斯頓場景(網絡圖片)

全城共計222,000座公寓住宅,其中75,000座完全被摧毀,11,000座嚴重受損,7,000座受損,81,000座輕度受損。戰後根據從科布倫茨(Koblenz)的西德檔案館中找到的報告原件顯示,轟炸後一個月納粹德國的官方報告確定的傷亡人數介於18,000到22,000人之間,估計的最終數據爲25,000人。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1945年被盟軍轟炸的德累斯頓場景(網絡圖片)

二戰結束後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統治40餘年。

1990年德國統一後,德累斯頓又成爲德國東部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中心。運用聯邦重建資金恢復了許多偉大的建築物和歷史遺蹟,很多被摧毀了的建築也恢復了昔日的榮耀,德累斯頓再度成爲德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一,以高達63%的城市綠化率和衆多精美的巴洛克建築,入選德國國家旅遊局評定的11個魅力大城市,位列十大旅遊目的地城市,並被譽爲歐洲最美的城市之一和“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

2004年,德累斯頓易北河谷(Elbe Valley)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又被除名,成爲首個被清除出世遺名單的文化遺產,理由是一座修建中的跨河大橋(Waldschlösschen Bridge)破壞了易北河谷之文化景觀。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遠眺位於易北河畔的薩克森州議會大樓

三、支柱產業

電子信息。德累斯頓的半導體工業建立於1969年,在德累斯頓的GDP中佔很大比重,德累斯頓也成爲了“歐洲硅谷”的核心。主要企業有AMD、英飛凌、ZMD,Qimonda和日本凸版光掩膜公司。它們的晶圓廠和其他工廠吸引了許多供貨商和無污染企業來到德累斯頓。如今,德累斯頓及其周邊地區已發展成爲涵蓋電子和微電子領域,擁有近800家企業的歐洲最大的微電子技術中心。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德累斯頓街景

化工製藥。興起於19世紀末,世界上最著名的藥物阿司匹林就誕生於此;薩克森血清工廠屬於葛蘭素史克擁有,是世界領先的疫苗生產廠家;另一個傳統的製藥廠家是德累斯頓製藥廠。

機械電機。大衆汽車、空中客車公司易北河飛機廠、西門子和林德集團。大衆汽車玻璃工廠,專門爲方便輝騰汽車的客戶實地互動而設計,使客戶可全程監督生產流水線每一個細節,或根據個人需要隨時更改設計。

旅遊業。德累斯頓是文化遺產旅遊的重鎮,是德國主要旅遊城市之一,住宿質量在2012年英國評選的歐洲旅遊城市中名列最佳第一位。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德累斯頓街景

四、城市亮點

聖母大教堂

聖母大教堂(Frauenkirche)由建築大師喬治·貝爾(George Bear)設計,建於1726—1743期間,1945年遭盟軍轟炸倒塌,在戰後的共產時代,這些殘垣斷壁提醒着人們戰爭的殘酷,滿目瘡痍的廢墟成爲人們反對戰爭的警世紀念碑。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這塊斷壁殘垣被民主德國保留了下來以作爲戰爭紀念

東、西重新統一後,由於得到了私人和社團的捐助,教堂於1994年根據歷史圖片和照片開始重建。重建過程儘可能地利用被炸後的殘留磚塊,故在現教堂的牆壁上依然清晰可見無數灰黑色石磚,儘管如此,教堂優美的線條依然壯麗非凡。重建耗時11年,花費1.79億歐元,於德累斯頓誕生799週年,即2005年10月31日宗教改革日在舉世矚目下重執其聖職,成爲和解與和平的象徵。

聖母大教堂被視爲新教教堂建築中的紀念豐碑和歐洲巴洛克風格建築傑作之一,被稱爲德累斯頓的市徽,其巨型圓頂的輪廓,已成爲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風景線。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新教聖母大教堂外觀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新教聖母大教堂頂部

森佩爾歌劇院

森佩爾歌劇院(Semperoper)即薩克森州立歌劇院和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由德國建築師、作家、畫家、教育家戈特弗裏德·森佩爾(Gottfried Semper,1803—1879)設計,建於1837—1841年。

森佩爾歌劇院曾遭遇兩次被摧毀的厄運:始建於1816年,1841年落成,30年後被付之一炬;1878年重建,二戰中又被炸燬;再次修復後於1985年三度開幕。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戈特弗裏德·森佩爾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戈特弗裏德·森佩爾誕辰200週年發行的10歐元紀念幣

森佩爾歌劇院宏偉壯觀,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建築風格,室內牆壁、大廳和走廊上懸掛着大量畫作和藝術價值極高的飾品,華麗的建築與音效的奇蹟使這座劇院成爲了19世紀歌劇院建築中的巔峯之作和世界上最美的歌劇院之一,無論是建築造型還是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均是歐洲乃至全世界歌劇院的典範之一。

森佩爾歌劇院的管絃樂隊是有着悠久歷史的德累斯頓薩克森國家管弦樂團;韋伯、理查德瓦格納和裏查·施特勞斯等德國歌劇的代表人物均有大量作品在此首演。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門前正在維修的森佩爾歌劇院

茨溫格宮

茨溫格宮(Zwinger),堪稱歐洲最重要的後巴洛克風格建築之一,鍍金圓頂的王冠宮門(Kronentor)是德累斯頓的城市標誌之一。

茨溫格宮建於 1709 年,其前身是由木結構建築環繞的廣場,用作薩克森王公貴族舉行各種比賽和進行宮廷遊戲的場所;1710—1719 年間,在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王國選帝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Friedrich August I,1670-1733,在位:1694—1733)兼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August II,在位:1697—1706、1709—1733)統治時期,聘請建築大師馬修·丹尼爾·帕佩爾曼(Matthew Daniel Papaelmann)和雕塑家巴爾賽撒·佩慕澤爾(Balthasar Permoser)用砂岩修建了茨溫格宮,建起了畫廊、亭閣、王冠門,並在護城河架起了小橋。

作爲宮廷節慶的舉辦地,茨溫格宮早在當時就擁有選帝侯藝術品收藏館、圖書館、古典巨匠畫廊、軍械庫、陶瓷收藏館、動物學博物館和數學—物理沙龍。這裏是世界上關於歐洲約1350到1800年間最重要的繪畫收藏館之一,館內藏有760多件作品,包括歐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ti,1483—1520)的《西斯廷聖母》等。庭院內可以欣賞優美的噴泉和夢境般的美景;夏季這裏是露天活動的盛大舞臺。

1945年2月的大轟炸,茨溫格宮基本被摧毀,但此前收藏的藝術品已經被撤退。戰後市民舉行公民投票決定重建茨溫格宮,以恢復德累斯頓的榮耀,改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當時盛行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建築。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聳立在森佩爾廣場中央的奧古斯特二世雕像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王冠宮門一角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象徵波蘭王權的金色王冠——鍍金圓頂的王冠宮門上部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用邁森瓷器製作的報時樂鍾亭

皇家壁畫長廊

爲慶祝薩克森統治者韋廷王朝800週年,於1871—1876年間,在茨溫格宮建築外牆上繪製一幅瓷器壁畫——王侯出征圖(Procession of the Princes)。這是一幅101米長、使用27,000片邁森(Meissen)手工精細陶瓷片的世界最大的瓷器壁畫,展示了從1127年到1876年薩克森王國韋廷王朝(Wettin Dynasty)的35位王侯騎馬出征的場面雕像,以及還有隨行的科學家、藝術家、工匠、士兵、兒童和農民等,94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1945年的大空襲中德累斯頓被夷爲平地,當時這幅壁畫卻毫髮未損倖存了下來,確實是個奇蹟!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王侯出征圖全景畫面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王侯出征圖局部畫面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王侯出征圖局部畫面

宮廷教堂

德累斯頓宮廷教堂(天主教聖三一大教堂)是一座雄偉華麗的巴洛克建築,是薩克森地區最大的教堂之一,由意大利著名建築大師蓋塔諾·卡瓦瑞(Gaetano Chiaveri)負責設計建造;83米的鐘塔高高聳立,78尊近3米高的聖經故事人物雕像栩栩如生,使這座教堂獨具風采。

原本信奉新教的奧古斯特二世爲了做波蘭國王而改信天主教,他的繼承人奧古斯特三世(August III,1696—1763,薩克森選帝侯:1733—1763,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1734—1763)於1738—1751年在德累斯修頓建了這座教堂。奧古斯特二世死後,其遺體被安葬在波蘭的克拉科夫(Krakow),心臟被放入銀質小箱從波蘭移送並安置在這座教堂的地窟裏;在韋廷家族統治薩克森王國的829年間,所有的薩克森國王及諸侯也都安置於此。

1945年宮廷教堂被炸成廢墟,一直到1979年纔開始進行修復重建。修建後的教堂,內部構造基本上都進行了復原。1980年,此教堂成爲薩克森主教座堂。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宮廷教堂外觀

藍色奇蹟大橋

藍色奇蹟大橋(Blaues Wunder)與茨溫格宮王冠門、金色騎士雕像並列爲德累斯頓城市象徵。這是一座古老的橫跨易北河的第五座鋼鐵大橋,始建於1891年,竣工於1893年,橋長280米,寬12米,高24米,耗用鋼材3,500噸,是歐洲第一座無橋墩大橋,是德國建築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是德國有史以來唯一未遭天災人禍,未經改建,依舊保存完好的一座老橋。因其鋼桁架結構在當時被視爲技術奇蹟、橋上刷塗的天藍色而得名。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藍色奇蹟大橋

易北三城堡

阿爾布萊希茨貝格宮(Schloss Albrechtsberg)、林納爾宮(Lingnerschloss)和艾克宮(Schloss Eckberg)並稱“易北三城堡”,位於市中心以東約3千米處的易北河畔。三座建築均建於1850至1861年間,鑲嵌在英式風格的寬闊花園之中,站在對面遠眺則呈現出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風景畫。

走馬觀城——德累斯頓(德)

易北三城堡航拍圖(網絡圖片)

……

五、“美”的新定義

文化可以有很多種表達方式和定義標準。有一種非常簡單,那就是“德累斯頓”。這座城市擁有大量壯美而華麗的文化遺產,讓來訪者無不屏氣凝神、歎爲觀止。德累斯頓人將這一切盡數融入美麗誘人的河畔風光中,遊客的驚異之情將很快轉化爲對這座城市瘋狂的熱愛。

德累斯頓因其文化和藝術氣息,而有“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之稱。

美,完全地被德累斯頓所定義。

誰沒見過德累斯頓,誰就沒見過美!

(文+圖:王永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