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的話: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開年後的A股市場可謂躥得火熱,各路牛鬼蛇神粉墨登場,金融“三架馬車”更早已在前方開山劈道。。。相比四大金剛中的其他成員,信託一直都是那個“不喜歡惹事”的好好學生。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昨天(2月26日)信託業的一則重磅消息,讓這個向來低調的金融巨頭,也站到了時代變革的最前沿。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信託新規將出,起投門檻直降1萬

去年資管新規落地之後,榜上有名的信託業也在積極“對標”新規裏的相關要求。根據證券時報的獨家爆料,到目前,信託部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辦法》已結束了對外徵求意見階段,而該則《辦法》所涵蓋的五大核心內容也被公之於衆:

1、信託產品將劃分爲公募與私募; 2、資金信託將劃分爲金融通型信託和資產配置型信託; 3、重啓信託正回購; 4、首次認購私募信託必須面籤,且設置24小時的冷靜期; 5、業績報酬不得超過基準收益的60%,提取頻率最多爲半年一次。

廠長看了下這五大內容,實際上對於我們投資者來講,第一則信息的影響力度最大,基本算是行業變天了。

在以往的大衆印象裏,信託業務通常和私募產品相提並論,因爲它和後者一樣,也是一類專供“合格投資者”,不對外公開發行不能做宣介的高玩產品。

而此次新規一旦落實,就標誌着信託產品在實際操作領域也有了“公私之分”,即信託也能發行擁有公募屬性的金融產品,不但投資人數將突破200大關,更重要是,其認購起點也將參照市面上的其他公募理財產品,從之前高不可攀的百萬級別直降至1萬元的親民價!

除此之外,信託重開“正回購”也是個亮點,解決十年之久的不公問題;而私募冷靜期也能看作是投資者保護的強化措施。。。大體來講,這算是信託新時代的重要一步,信託業的入局勢必會給公募市場帶來更大的競爭與變化,也能催生出產品多元化的諸多可能。

但話說回來,這則信息目前還處於爆料階段,雖然證券時報的可信度很高,但政策裏的諸多細節並沒有公佈出來,比如說投資者最關心的投資範圍啊?資金限制啊?還有這些年一直被談及的淨值化管理,這些都沒有。

而且在廠長看來,信託公司的基金化之路難言順暢,畢竟證券投資並非信託公司的傳統強項,貿然殺入馬太效益顯著的公募市場,也許得不償失。

當然了,信託的某些固有優勢依然明顯,比如它們可以充分發揮一級市場融資的業務優勢,開發“一二級聯動”業務;另外信託的銷售渠道也更爲豐富,對吸引到更優秀的投研團隊會有幫助;還有,信託目前依舊可以發放貸款,這是它的競爭對手,同爲“萬能牌照”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所被明令禁止的事情。

首尾相差196%,一言難盡的信託江湖

信託公募化的錢景如何那都是後話了,與之相比,考察過去和當下的信託業績恐怕更爲實際一點。

實際上,受資管新規“突變”和資本市場“低迷”的雙重壓制,信託行業的2018也難言平靜。

大的方面,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由於通道業務規模的下降,截至到去年三季度,信託資產總額達23.14萬億,相比17年年底的26萬億出現了10%的縮水,其中資金信託的規模約爲19.5萬億元,總體佔比達84.24%。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落實到具體公司,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信託公司的十強名單如下: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60多家信託的財務表格太長,廠長就不浪費大家流量了,我這裏直接文字總結一下:僅從淨利潤指標來看,信託公司去年經營慘淡,近六成信託出現淨利潤下滑。其中中信、平安等頭部信託表現穩定,分列冠亞,而增幅最大的是光大興隴信託,同比上漲103%,表現最差的是華融信託,去年爆虧了93%,淨利潤增比首尾相差196%。

廠長特意查了下這個華融信託,發現他們家也算是諸事不順,近年來人事變動頻繁,光是法人就換了四個,高管更替更是家常便飯。另外,在投資方面,華融信託去年也踩了兩個大雷:中弘退及東方金鈺。

講完了公司,我們再來看大家最爲關心的產品收益率。

根據用益金融的數據顯示,在投資領域分類裏,投向基礎產業的信託產品表現最好,1月平均收益達8.82%;而房地產和工商企業緊隨其後,1月數據分別爲8.31%和8.26%;不出意外,金融行業墊底,1月平均收益達7.28%,且連續三月收益下滑。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而談到運作方式上,在過去一年裏,組合運用、股權投資和貸款收益環比穩步提升,它們在一月份的投資回報都在8.5%以上;權益投資稍遜一籌,但一月份的收益率也有8.27%;證券投資類依舊墊底,一月僅有5.16%,且呈現出逐月下滑的態勢。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在具體產品的收益上,截止到1月底,目前發行產品收益裏最高的是吉林信託的五隻產品,平均期限爲1.2年,平均收益率達9.54%;而成立產品中,中江信託的4只產品平均年化有9.7%,平均期限爲2年。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信託也爆雷:上市企業閃崩,城投剛兌幻滅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大金剛的體系裏,相比老三險資的八百萬大軍,老幺券商的36萬人馬,作爲僅次於銀行的第二大金融板塊,信託機構居然只有六十多家總計2萬多的從業人員。話雖如此,但兵貴精而不貴多,不再批准新牌照的信託算是個比較高冷的國資俱樂部。

尤其在銀行理財子公司問世之前,信託還曾是市場上唯一一類能同時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投資市場的金融機構,理論上能以多元化的組合投資來平攤風險。

另外,爲了籌到錢,信託產品也有自己的一套“增信措施”。

比如說非常常見的固收集合信託,它主要就是給企業進行債券融資,其兌付風險就在於企業本身的償債能力。當然了,爲了增價自己的“信譽籌碼”,通常這些企業都會用名下資產進行抵押,門道多的話還能請到地方政府來做擔保。。。不過和隔壁私募一樣,在真的危機爆發之時,這種表面健全的風控往往起不到書面上的效果。

高槓杆、高負債、高質押。。。上市公司野蠻擴張所帶來的後遺症也在這兩年裏集中爆發。

受累於此,“工商企業信託”就成了信託踩雷裏的重災區。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到去年前三季度,該類信託出現兌付危機的有24起,佔比高達61.5%。

在這之中,中糧信託堪稱去年全年的“踩雷王”。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光是起訴相關企業中糧就趕了11場,總計“雷款”達23.29億,其被告方涵蓋了凱迪生態、東方金鈺、中科建設等知名上企——尤其是這個凱迪生態,它的31億大雷一共牽連到了27只信託產品。。。

當然了,去年最猛的“爆雷王”還要數廠長先前提及過的“中弘退”事件,這家變臉的白馬股一共炸傷了12家信託公司,涉及的債務額更是高達68.41億!

而在其他投資領域,看似千瘡百孔的房地產信託反倒因爲強抵押措施,去年問題並不大,全年僅有7起兌付危機事件;反倒是以地方政府信用做擔保,號稱有“政府兜底”的政信類項目,在近來遭遇到了城投剛兌的幻滅。

遠的不講,就說最近,青海省投的諸多項目就深陷兌付泥潭。

具體來說,就是“陝國投-平安鋁業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這一產品,其成立於2016年9月4日,資金規模爲4.5億,預計收益爲6.6%-7.0%-7.2%,期限爲24個月,資金用途爲“向青海平安鋁業發放貸款,貸款資金用於補充借款人流動資金需求”。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而在風控措施上,青海國資委於16年7月8日做出承諾,如果平安鋁業不能及時兌付信託貸款,而且青海省投也不能履行擔保義務,那麼他們將安排下屬企業代爲撥付資金,以確保兌付不會逾期。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到目前爲之,該產品已疑似逾期——實際上,踩雷的陝國投已在去年年底申請訴前財產保護,將平安鋁業、青投集團總共9500萬的銀行存款及相關股份凍結。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青投集團在前幾天(2月25日)剛違約了一筆2000萬的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而在更早之前,該集團還有一筆海外美元債的利息沒有按期兌付——此舉也創下20年來國有企業海外債務違約的第一例。

23萬億信託大地震,百萬門檻變1萬,這家省級投團的信託卻爆雷

信託的剛兌時代過去後,廠長其實不是特別推薦大家買信託了,百萬資金投到一個項目裏,風險還是大了些。但如果門檻真的降到1萬,可就兩說啦,買他十幾個項目,每個項目花個幾萬,風險就大幅度分散了。消息到底靠不靠譜,等待時間給答案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