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贵州有位名僧名为海通,他云游四海,只为普度众生。这年夏日,他来到四川,听闻凌云山下江水滔天,经常将过往的船只打翻在江底,或者一阵激流将船打在悬崖之上,木船立刻摔得粉碎。海通大师亲自前往查看,遇到了正在石壁上打凿篙眼的石匠石青。

石青同样为死去的船工痛心,所以他想要凿下篙眼,好让船工们的竹篙插在篙眼中,撑住木船不碰在石壁上。两人在攀谈之中又见一只木船被大浪掀翻,沉痛之下两人合计在这里造一座大佛。一来以佛祖的法力收服水中的邪祟,二来将此处的凿下的山石堆积到江水之中,使得水势减缓,保护行船。

乐山大佛造于唐朝年间,那个时候人们造佛像、佛塔,不是为了它们出来以后,能够产生什么效果,而是希望自己“造佛像”这个艰苦卓绝的行为,能够感动佛主,从而换来福报。乐山大佛号称有史以来最大的“造像”,就是对造像者的伟大功业的一个展示。

乐山大佛我们都非常熟悉,坐落在四川乐山岷江东岸,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悬崖峭壁之上。佛像高71米,双手扶膝,临江端坐,面向峨眉,神情肃穆。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古代雕像。古人为什么选在此处,修建如此一尊大佛?一方面是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平息这里的水患。

许多人把乐山大佛的作用说得很玄乎,说什么三江交汇处有水妖,常常让过往船只发生翻船事故,建大佛是为了镇压水妖。如果说有水妖,那就是洪水。实质上,三股水流交汇在一起,相互冲击,形成了巨大的旋涡,这是导致沉船事故的主因。因此,需要建造一个设施来缓解水流的相互冲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