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动于静——听传承人姚公白说《琴曲钩沉》

【视频】姚公白谈古琴艺术传承

本网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琴乐中。2019年7月7日上午,贵阳孔学堂第710场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在孔学堂明德厅开讲。著名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姚公白先生再次莅临孔学堂,与琴友分享主题为“琴曲钩沉——姚丙炎及其琴学琴乐”的话题。现场有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古琴爱好者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寓动于静——听传承人姚公白说《琴曲钩沉》

贵阳孔学堂第710场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开讲

《琴曲钩沉》一书是姚丙炎著,姚公白整理的古琴著作,姚老师通过对这一著作的介绍开启了讲座,从“浙派”的姚丙炎古琴艺术、姚丙炎的琴乐理念及其操缦实践、姚丙炎的古琴打谱实践及其成果等三方面分别作了精彩的介绍,诠释了姚丙炎的琴乐、琴学、琴理,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以传统琴学为根基、传统文化为源泉的古琴艺术。其间姚先生还即兴操缦姚门经典代表曲目《鸥鹭忘机》、《酒狂》,现场听众无不陶醉在古琴的世界里。

寓动于静——听传承人姚公白说《琴曲钩沉》寓动于静——听传承人姚公白说《琴曲钩沉》

【视频】姚公白谈如何欣赏古琴艺术

在交流互动环节,一位姓赵的听众感慨的说:“之前都是通过视频领略姚门风采,今天能现场学习这么生动而且非常实用的课程,内心充满了激动、感动!最打动人的是通过姚丙炎先生治学的背后窥见古琴大家的一种知行合一、坚韧从容、正心诚意的精神”。的确,这正是姚丙炎先生所说的:“学弹琴,应先学做人,琴如其人,只有先学好做人,才能真正学好古琴。先能悦己,而后悦人,于是同声相和,千里相应。”

寓动于静——听传承人姚公白说《琴曲钩沉》

著名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姚公白与琴友分享“琴曲钩沉——姚丙炎及其琴学琴乐”

贵阳孔学堂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是贵州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教化、研修两大功能,是一所多功能、复合型、地标性的大型文化综合体,自2013年对外开放以来,广泛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每年举办百余场,年均听众达5万余人次。迄今为止,共举办公益讲座710场,本次讲座是古琴文化系列的第24讲,此前,孔学堂邀请了龚一、李祥霆、高培芬、苏思棣、巫娜、马维衡、唐健垣等海内外古琴大家在此传习古琴艺术,为推广古琴文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寓动于静——听传承人姚公白说《琴曲钩沉》

【视频】姚公白:《鸥鹭忘机》

姚公白,著名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首批)、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现为香港志莲净苑文化部研究员。1948年生于浙江杭州,先后毕业于楚雄师范学院及华东师范大学。自幼爱好音乐,从其父姚丙炎先生学琴,深得浙派姚门精髓,并曾受教于吴振平、张子谦先生。受深厚家学功底浸润,继承了姚门的主要风格和内在韵味──节奏明快、细腻精当、清新淡雅、寓动于静,并以右手轻灵、下指干净、挥洒自如的特点着称,积数十年来操缦不辍、清心内养之功,渐入纯净自如之境,在传统琴人中独具一格,以弹奏姚丙炎先生打谱之琴曲最具心得,代表作有“胡笳”系列、《广陵散》、《乌夜啼》、《孤馆遇神》、《秋宵步月》等大小琴曲数十首。又有自己打谱的《高山》、《鹤鸣九皋》、《泽畔吟》、《颐真》(均为《神奇秘谱》)等。对于古琴古指法、琴曲演变、律学等亦深有研究,颇具心得。曾发表〈姚丙炎古琴打谱〉、〈古琴音乐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但曲七曲”之辨〉等学术论文。近年致力于姚丙炎琴学琴乐之整理研究,包括出版《姚丙炎古琴艺术》(2017年龙音制作有限公司)、《琴曲钩沉》(中华书局,2018年12月出版)。录有古琴专辑《姚门琴韵》(香港:雨果,1991年)、《皇响──姚公白の古琴》(Japan:KingRecord Co. LTD.,1998)、《鹤鸣九皋》(西安:德音文化,2005年)、《凤凰和鸣(浙江博物馆藏唐琴录音)》(杭州:浙江文艺音像,2009年)等。多次在国内参加古琴演奏会和高校讲座,并曾应邀到香港、日本等地参加琴学研讨会和举行独奏音乐会。

文:龙光斌

图:冯丽君 田钰琳

审核:李晶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