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1歲的黃奶奶平時讀書看報,看到高空拋物新聞後,聯想到自家破舊的雨棚,擔心不牢靠會砸傷行人,便着急喊兒子田先生拆掉。然而,更應該看到的是“罵人奶奶”背後的那種社會擔當。

網絡圖片 圖文無關

6月26日,南京警方接到79歲田老人的求助電話,他被101歲的母親罵了好幾天。101歲的黃奶奶平時讀書看報,看到高空拋物新聞後,聯想到自家破舊的雨棚,擔心不牢靠會砸傷行人,便着急喊兒子田先生拆掉。然而田先生也已79歲,找了兩天沒找到拆卸師傅,被母親批評的他無奈報警。

在兒子看來,母親是不近人情的,自己都79歲了母親還是“張口就罵”,而且自己不是不按母親想法去做,而是自己也無能無力。他認爲:母親不應該爲小事情“天天罵自己”。於是,也就有了“報警求助警方的訴求”。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家庭糾紛”,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人們開始關注這起“家庭糾紛”,開始反思誰對誰錯。結果,網友們一致意見是“罵人的奶奶”是個好奶奶。

都101歲了還沒有改掉“罵兒子的習慣”,這位老奶奶脾氣也夠暴躁的。然而,更應該看到的是“罵人奶奶”背後的那種社會擔當。最近,關於高空拋物導致行人受傷、死亡的新聞出現了好幾起。老奶奶擔心自己家雨棚不牢靠,就逼着兒子拆除,確保他人的安全。這就是一種社會責任。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像老奶奶有這樣的社會擔當,試想是不是就能減少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其實,這樣的社會擔當不僅對他人有好處,對自己何嘗不是呢?

在民間有句話叫“子不教父之過”。老奶奶之所以“謾罵自己的兒子”,是因爲她要教育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也多些社會擔當,讓自己的兒子也關注安全隱患。她要用“謾罵兒子”的方式,逼迫兒子守住底線。其實,我們更應該爲“罵人的奶奶”叫好。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承擔着“教育子女”的責任。但事實上,社會上有不少“有人生無人管”的孩子,這些孩子犯了錯誤,何嘗不是父母的責任沒有履行到位?孩子的錯,有的時候其實是爲人父母者造成的。

子不教父之過,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所以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不能少了“101歲還罵人的奶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