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和宋江都出身郓城县,一个是县城押司,一个是村头保正,两人之间也有过不少接触。两人又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仗义好施,因此两人脾气相投,成为了好兄弟,以至于宋江冒着生命危险都要去救晁盖。在上了梁山之后,两人的关系其实就已经产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因此就有了宋江谋杀晁盖的说法。

很多人都说宋江杀害了晁盖,宋江不只是有动机,在书中早有暗示

其实宋江杀晁盖这个说法也是有立足点的,毕竟晁盖死后宋江将会是最大的受益人,而且晁盖死时又疑点重重,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说法。其实不只是宋江有杀人动机,宋江杀晁盖一说,在书中就早已经暗示过。

很多人都说宋江杀害了晁盖,宋江不只是有动机,在书中早有暗示

晁盖之死其实是由宋江引起,宋江在三山聚义回来之后,恰巧遇到了前来向他献马的段景住。段景住是北地之人,不远千里来向宋江献马,还说早就听说了宋江的名声,所以前来梁山投奔。既然段景住知道宋江,那么肯定要知道梁山上的大哥是晁盖而不是宋江,但凡脑子没病的人,怎么可能在拜山的时候不讨好山寨大哥,而是去讨好二把手?

很多人都说宋江杀害了晁盖,宋江不只是有动机,在书中早有暗示

段景住的这个说法不仅仅表示了宋江的名号压过了晁盖,更有暗示晁盖权位不保的意思。于是晁盖为了彰显自己老大的身份,不顾众人所劝,亲自带兵下山攻打曾头市,这次他带的人也都是他的几位亲信,这并非向他对宋江说的那样,要让宋江休息,实际上是为了摆明自己的地位。

很多人都说宋江杀害了晁盖,宋江不只是有动机,在书中早有暗示

这次攻打曾头市,成为了晁盖的最后一战,晁盖临死对宋江说的是捉到杀害自己凶手的人为山寨之主。要知道以往晁盖可是一心想要让位给宋江,这次终于可以让宋江不拒绝接受了,他却不让了,这是不是暗示着他已经感觉到宋江身上的不对劲了?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再看当初花荣等人在宋江的推荐下上了梁山之后,晁盖对花荣射断吕方、郭胜绒绦,解了二人缠斗,于是花荣就要证明自己,给梁山众人表演射雁,说要射第三只雁头。

花荣寻思道:“晁盖却才意思不信我射断绒绦,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教他们众人看,日后敬伏我。”

当下花荣一箭,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晁盖和众头领看了,尽皆骇然,都称花荣做神臂将军。吴学究称赞道:“休言将军比小李广,便是养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自此梁山泊无一个不钦敬花荣。

晁盖在梁山上其实并非是第二任头领,他恰恰就是第三位,王伦其实是梁山第二位头领,而杜迁才是第一位头领。花荣所射的这第三只雁是否就在预示着花荣射杀晁盖?为何这么说?你再来看燕青秋林渡射雁时候宋江是怎么说的。

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孙,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宋江都说这雁是仁义之禽,尊者前,悲者后,次序而飞。按照宋江的这个说法,晁盖这个第三任头领不正对应了被花荣所射的那第三尊贵的雁吗?宋江又说这雁就像是自己这群兄弟,射了这雁正如射了他们兄弟,这个说法不正是印证了晁盖之死吗?

在《水浒传》中,关于射雁为标题的为内容的就有两处,一次就是“小李广梁山射雁”,一次就是“燕青秋林渡射雁”,射雁本不是什么大事,单独拿出来做标题,做内容,这难道不是在暗示什么吗?正是暗示晁盖之死,花荣又是宋江的心腹,因此总起来看,晁盖之死怎么可能与宋江无关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