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長假 來一場域外文明之旅

參觀者在雕像展上駐足觀看。信時記者徐敏 攝

大洋網訊 昨日起,“神靈的國度——剛果儀式雕像展”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亮相。據悉,該展覽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繼2013年引進“中非傳統兵器藝術展”後的又一場域外文明盛宴,展出的120件雕像分別展示了非洲中部尤其是剛果地區、十二個風格的木雕藝術類型。

非洲雕像純樸而粗獷

據悉,非洲剛果包含了數百個族羣和文化,絕大多數都會在祭祀神靈、祖先等的公共或私人儀式中使用雕像,這些雕像通常與神靈、祖先、自然萬物的崇拜聯繫在一起。由於剛果存在不同的文化區,剛果雕像也被劃分爲烏剛果、烏圖奧等十二個“風格區”,這些具有不同區域風格的雕像集體亮相,展示了剛果地區多樣的族羣傳統和儀式文化。

記者看到,此次展出的非洲雕像既有寫實性,又帶有誇張變形和強有力的節奏,純樸而粗獷,體現了非洲文化藝術的張力和深度。

展覽持續至12月12日

自秦漢開始,中國開啓了自嶺南港口始發的海上絲綢之路,出土了許多海外珍寶的南越王墓便是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的六大史蹟點之一。南越王墓出土的非洲原只大象牙,是中非貿易最早的實證。據介紹,域外文明一直是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專題展覽的主要選題之一,早在2000年,該館就舉行了非洲文化主題展覽——“非洲雕刻藝術展”,後陸續舉辦了2001年“走進瑪雅——墨西哥古代文物展”、2007年“西天諸神——古代印度瑰寶展”等異域文化主題的展覽,此次“神剛果儀式雕像展”是該類展覽選題的又一次嘗試和創新,也是該館今年專題展覽的壓軸之作。非洲雕像亮相廣州,既延續了兩千年前的中非文化交流之路,也讓廣州街坊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和深入瞭解非洲社會和非洲文化。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12日。

信時記者成小珍 實習生吳雯靜 通訊員黃巧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