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的,分数决定一切,记得小编当年上高中时,曾因没有考好把自己关在房间一整天,可想而知分数的重要性,家长想让孩子考好的心当然是好的,但是有时候方式方法却太过极端,比如在林妙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播音时,她的妈妈却逼迫她退出了播音室,而在面对文理分科时,她的妈妈却又强迫她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的理科,这种做法,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对错,但是无疑对孩子造成了一种伤害,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批判,这个家长太过分了,但事实上,这是中国大部分父母的真实缩影。不同的父母,一样的爱,前者选择了让孩子舍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后者则是永远的支持与理解,各有各的利弊,小编想说的是,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教育是一生的课题,在这需要我们付出几十年精力的过程之中,其实我们面临的选择有很多,教育永远不是一成不变,别人的路未必适合我们,希望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去发掘一下孩子的内心,看看他们真正的需求,祝愿我们不再只是“中国式家长”。

最近火爆大江南北的《少年派》,相信大家伙儿都看过了吧,这部老少皆宜的下饭剧,终于赢来了大结局,大家是不是都已经按捺不住要给编剧寄刀片了呢,相信我!此时此刻,小编也是一样的心情。然而今天,小编要讲的,不是剧中的爱情线,而是张嘉译和闫妮饰演的林妙妙父母。

一、中国式家长最沉重的爱

这对父母,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了,一个宠爱,一个严厉,管教着正处于叛逆期的高中女生林妙妙,这恐怕是我们中国现在大部分家庭的真实写照,面对高考,家长总会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没有考出来的遗憾全数压到孩子的身上,恨不得从高一开始就给孩子报满各种辅导班,甚至过年都不放过,而这也是全剧一直贯穿的一个观念:分数。是的,分数决定一切,记得小编当年上高中时,曾因没有考好把自己关在房间一整天,可想而知分数的重要性,家长想让孩子考好的心当然是好的,但是有时候方式方法却太过极端,比如在林妙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播音时,她的妈妈却逼迫她退出了播音室,而在面对文理分科时,她的妈妈却又强迫她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的理科,这种做法,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对错,但是无疑对孩子造成了一种伤害,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批判,这个家长太过分了,但事实上,这是中国大部分父母的真实缩影。这虽然算不上悲剧,但也是一个很可悲的普遍现象,这种自以为是的疼爱并不是真正的爱。

二、起点决定一切吗?

讲到这里,小编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大概意思就是,想把孩子送入海淀区上学,500个英语词汇量够不够,为什么会引发这样的疑问呢,众所周知,海淀区是集合各种211,985重点高校的区域,家长自然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可以从摇篮就打好基础,试想,从幼儿园或是小学就在海淀区的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概率势必会大一些,而重点高中毕业的孩子,也一定考入重本的概率更大一些,然而这种方式,真的适合所有人吗?即使把拼了半辈子的成果全部用来买了学区房,就一定能保证会收到海淀区那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吗?我看未必。

三、一样的爱,不同的方式

还有另外一篇文章,有一个小男孩,从小痴迷于天空,痴迷于宇宙,最大的愿望是寻找外星人,妈妈见他这样,便给他买了一个望远镜,还买了一堆相关书籍,来满足小男孩的好奇心,后来,小男孩为了可以读懂书上的内容,开始学着识字,短短时间内,知识量已远远超过同龄的孩子。

后来,妈妈看小男孩不愿意去上学,便在家里让他自学,为了满足寻找外星人的愿望,小男孩开始研究函数,甚至懂得了飞机的运行原理,妈妈一如既往的支持,让小男孩的人生如同开挂一样,出版了第一步小说,甚至在12岁那年考入了加利福尼亚大学。

四、给孩子一点空间,或许他会成长的更茁壮

不同的父母,一样的爱,前者选择了让孩子舍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后者则是永远的支持与理解,各有各的利弊,小编想说的是,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教育是一生的课题,在这需要我们付出几十年精力的过程之中,其实我们面临的选择有很多,教育永远不是一成不变,别人的路未必适合我们,希望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去发掘一下孩子的内心,看看他们真正的需求,祝愿我们不再只是“中国式家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