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我們走進鄒城博物館《孟子館》。△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爲“孔孟”。

鄒城是亞聖孟子的故鄉

作爲鄒城人,

我們對孟子瞭解多少?

對古代鄒城瞭解多少?

讓我們走進鄒城博物館《孟子館》

領略亞聖孟子思想與古代鄒城文化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鄒城市博物館位於鄒城市區南部,爲綜合性歷史博物館。2012年6月建成開放,佔地面積 24500 平方米,建築面積12500 平方米,館藏文物12萬餘件,爲國家三級博物館,AAA級旅遊景區。一樓爲文物基本陳列,二樓爲孟子館。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孟子館》設在二樓,分左右兩個展廳。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爲“孔孟”。 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爲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第一篇章 鄒魯聖地 儒學傳承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遠古時期,鄒城竟然有猛獁象、鹿、駝鳥。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鄒城發現20餘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1971年至1972年,由山東省博物館和鄒縣文物保管所聯合對野店遺址進行發掘,揭露面積1660平方米。發現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雙疊層,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100餘座、灰坑17個、房址6座、陶窯2座;龍山文化的房址1座、灰坑6個。出土各類文物1000餘件。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夏朝時期,鄒城一帶屬於東夷部落氏族,地處九州中的徐州之域;商朝時期,鄒城屬奄國;西周初期,封顓頊後裔曹俠於此,國號邾。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陶罐。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館藏。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陶鬲。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館藏。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賜曹姓。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安的後裔曹俠在邾建立邾國,附庸於魯國。邾國又作鄒國,亦稱邾婁,有今山東費 、鄒、滕、濟寧、金鄉等縣地。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邾國後期分立爲邾國、小邾國和濫國,史學界稱之爲“邾分三國”。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從史書記載看,邾國早時定都於訾婁(今曲阜市息陬一帶),所以邾國亦稱邾婁國。二遷於邾瑕(在今濟寧市南5公里處),但是這裏地勢低窪,常年遭受水災的侵害,爲避下就高,又三遷於嶧山之陽。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邾國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齊遷徙共延續了1100餘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代都城。邾國故城北枕嶧山,南依廓山,地勢開闊,南北高中部低,平面近似長方形。東西橫距2530米,南北縱距2500米,城周長約10公里。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陶罐。東周(公元前770~前256年),邾國故城出土。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陶罐。東周(公元前770~前256年),邾國故城出土。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陶豆。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館藏。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鄒魯文化是以中華民族的始祖文化爲淵源,以東夷文化爲母體,以夏商周三代文化傳承爲主線,由鄒國傳統的邾婁文化與魯國新興的宗周禮樂文化相融合,進而形成以孔孟儒家文化爲主體與特色的區域文化。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韓愈作《原道》,提出了儒家“仁義道德”的傳承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堯傳給舜,舜傳給禹,禹傳給湯,湯傳給周文王和周武王,他們傳給孔子,孔子傳給孟子。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第二篇章 一代亞聖 氣養浩然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孟子相傳爲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後世尊稱爲亞聖。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希望追隨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孟母三遷擇鄰: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就帶着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着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爲,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第三篇章 七篇貽矩 澤被千秋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孟子》共七篇,分別爲《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篇又都分爲上下兩篇,共十四部分,二百六十一章,約三萬五千字。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

古代鄒城、亞聖孟子,讓我們共同解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