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教育资源及水平在各个地方参差不齐,甚至在一个小地区的不同地方也可能会有千差万别,但读书依然是农家或没实力、没背景的学子们改变人生高度的较好选择。他们虽然都是寒门学子,家境困难,但依旧没有因此而懈怠不前,畏惧艰辛,依然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去利用外界力量帮助自己去实现人生的蜕变。

我自泣血向白首,莫将无为怨长天。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一一唐·颜真卿

在当今社会,具备善于学习或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能力已经显得尤为关键,学生有学业压力大,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士也都存在着来自于各方面压力,既有生存的,也有生活的。

再话古人勤学史,真正的勤奋让人感动

俗话说"有了压力才有动力"。现今就是一个拼搏的时代,那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古人们对于获取成功而选择付出努力的程度。

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有一位比较有名的政客,他的一生最为辉煌的而引以为豪的业绩便是挂绶了六国相印,他便是苏秦。苏秦是一位合纵派的学家,他极力地在东方六国之间推行合纵之术来西起抗秦,这项战略思想也深受各国君王的认可,于是也都纷纷拜他为相,于是这时的他也就顺利地当上了东方"联合国"的总理事。

再话古人勤学史,真正的勤奋让人感动

其实苏秦在起初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能够得到当时那番显赫的功名还是得归究于他自身的勤奋。在一开始,他学未有成就跑去秦国游说秦国国君秦惠王,想要得到荣华富贵,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遭遇冷场。

再话古人勤学史,真正的勤奋让人感动

功名富贵丝毫未取的他却将身上的钱财给用完了,只好落破地回到故地,竟被嫂子及邻里笑弄。于是他便开始终日闭门潜心攻读,后来又就有了一直流传至今的关于他的故事了,他为了珍惜时间,振作精神,不惜用铁锥刺股,发悬于梁。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他的身上也留下了一道道刻骨铭心的印记,他日成功之时一定会感激当时刻苦进取的自己。

再话古人勤学史,真正的勤奋让人感动

对于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我相信也应该是熟之于众了。昔日东晋将领祖逖与刘琨两人为了能够报效国家而一展平生之志,便约定在每天的鸡鸣之时一同起床舞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他们二人终日地辛勤操练,终于迎来了为国出征的那一天。公元313年,祖逖率军北上,在越渡长江之时,他在江中敲着船楫大呼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有志者,事竟成,由于他的志向坚定,因而获得了各方百姓的响应,在几年之间便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失地。

再话古人勤学史,真正的勤奋让人感动

古代的学子们,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的文人,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考取功名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来摆脱困境。而成功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会是不容易的。对于家境不好的学子可能相比较而言更为困难。

不过尽管非常困难,但也还是有一个个读书人埋头奋进,一路上含辛茹苦,披荆斩棘,如西汉时期"凿壁借光"的匡衡以及囊莹映雪苦读的车胤与孙康。他们虽然都是寒门学子,家境困难,但依旧没有因此而懈怠不前,畏惧艰辛,依然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去利用外界力量帮助自己去实现人生的蜕变。

再话古人勤学史,真正的勤奋让人感动

聊表之余,想来说一说社会上也还留有热度的争议,也即关于读书是否有用之说。自古之言"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误国""腐儒"到今天的"读书无用论","文凭只不过是张纸"等说法言论。

读书人真的没用吗?刻苦读书真的没有价值吗?其实不然,读书在当今社会还是很重要的,国家支持"科技兴国","人才强国",需要着大批的优秀人才。

因此先得努力学习了再去给读书是否有用作出合理而正确的定论。虽然教育资源及水平在各个地方参差不齐,甚至在一个小地区的不同地方也可能会有千差万别,但读书依然是农家或没实力、没背景的学子们改变人生高度的较好选择。

再话古人勤学史,真正的勤奋让人感动

这世上能随随便便地成功的人毕竟很少,寥寥无几,并且他们也大多数是借助了他人及外力的帮助。而大部分的人要想取得成功、成就,都必须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学习时智商是很重要,但至少是已经拼搏,尽力了才能去衡量智商的重要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生之路当以"勤”为径,天道酬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