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宣帝时, 赵广汉为京兆尹,当首都长安的父母官。

赵广汉刚上任时, 趋炎附势之辈争相了访他, 赵广汉却一个也不见。他命人传话说 : “我职责重大,若与你们私下交结来年,他日恐有流言传出,于你于我都不利。我办事向来不徇私情,在我这准也得不到半点好处和关照,你们又何苦呢?”

赵广汉拒绝献媚拉拢,却与下属、百姓打成一片,毫无官架子,有时致一来,甚至与他们谈个通宵达旦。

在与他人的交谈 过程中, 赵广汉渐渐总结出了探知实情的方法一一“ 钩距法"。这种方法讲究调查,注重对比推算,结果往往十分准确。赵广汉曾对人说 : “我想知道马的价格,用“ 钩距法”行事,我先问狗的价格,再问羊价、牛价,最后才问马价。这样层层验证 ,一般比较计算后,我就知道马价是高是低了,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差错。”

赵广汉的好友对他的“ 钩距法”不感兴趣 ,一次对他说 : “我们在朝为官, 自然不己和商贩讨价还价,你钻研这种学问 ,又有什么用呢?”

赵广汉推心去腹地说: “做官的人若不熟悉民情,洞察一切,又何能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呢?”“ 钩距法”不仅可以用来了解市场行情,用于政务,它也可以让我知已知彼,对症下药。如果我偏听偏信,真不知要有多少错案发生, 而真正的要群之马就要逃脱惩罚了。

赵广汉上任时,长安的治安形势一度混乱,百姓受害的事时有发生,官匪勾结十分猖獗。面对严峻的状况, 赵广汉召集心腹属下说 :“我上任伊始,并不熟悉此中内情,想打击犯罪,也不知从何下手,何况情况不明,乱下重手只会引起混乱,我想让你们暗中侦察,把盗贼的踪迹摸清。”

心腹属下面有难色,他们说 : “盗贼行踪诡秘,出入不定,在此用力难出成效。从前官员都是有事打压,无事清闲 ,大人何必自讨苦吃呢?”

赵广汉脸上肃稳,他郑重道,“ 盗贼不绝,根源乃在我们不晓其根底,从前官员不尽职所致。我志在剿除盗贼, 自然不能和从前官员一样无为了,这是我的命令,违者必惩”

赵广汉命人暗中详查,表面上却故作轻松,没有更深的戒备,盗贼们以为赵广汉碌碌无为,于是放下心来,放胆胡为。一时之间 ,盗赋蜂拥而出, 长安形势更坏。

朝中大臣上璇指责赵广汉失职,无比愤怒地说 , “京城盗贼横行 ,京兆尹赵广汉却放纵不管,不知他是何居心。赵广汉定与盗贼勾结,望陛下彻底肃查。”

汉宣帝也怒气冲冲地质问赵广汉说 : “ 朕深居宫中,都听说了宫外盗贼横行之事,你有何交代吗?”

赵广汉磕头不止, 连声说 , “陛下不要担心,请让臣把话说完。”他镇定一下, 说 : “京城重地, 盗贼必须彻底剿灭, 这是臣决心要做到的事。无奈贼情不明,轻举妄动便会打草惊蛇, 这也是臣最担心的。臣故意装作不闻不问 ,只是想让盗贼悉数暴露,以便臣的属下全然摸清盗贼的状况,查清他们肇事的根源,以及那些和他们勾结的差吏收取了多少贿赂。只有将这些情况都搞得明明白白,才能一网打尽他们, 让他们无法抵赖。陛下放心, 臣已广布人手,侦知此事,用不了多场时间,便是盗贼的末日了。”

汉宣帝听罢,不再责怪赵广汉,他不无担心地说 : “ 朕暂且相信你一次,你还是好好把握时机取。”

不久,已经全然掌握贼情的赵广汉四面出击,每击必中,长安盗贼被肃之一空了。

赵广汉的策略在于知己知彼,然后再示之以弱,等盗贼都暴露之后在一网打尽,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盗贼基本被消灭一空,而这种作战策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也是值得借鉴的!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