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太后死后,坊王为了讨好和皇上,便告诉仁宗: “陛下不是太后所生,而是李妃所生,可怜李妃遭刘氏一族陷害,死于非命。吕夷简出官后,找到总管罗崇勋,告诉他:“李妃一定变用太后的礼仪厚葬,丝毫不能有缺。

生活中,祸机的发生往往在很久以后才显现,让人难以发现,只有高超的见识才能敏锐的发现倪端,从而预先策划好对策,以免祸患降临。

宋真宗时,后宦李妃生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当时正得宠的刘皇后无子,宋真宗便命刘皇后认仁宗为子。

仁宗长大后,以为自己是皇后亲生。宫人畏于皇后威严,没人敢对他说明真情,仁宗对刘皇后也极为孝顺。

宋真宗去世,仁宗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大家更没人敢对仁宗讲明,李妃身处真宗的众多嫔妃中,对仁宗也不敢露出与众不同之处。

后来李妃病死,刘太后想把葬礼办得简单些,以免引起别人的疑心,万一传到仁宗耳中,就拆穿这副西洋镜了。

宰相吕夷简却反对,在帘前争执说 : “李妃应该厚葬。”

当时仁宗正在太后身边 ,刘太后吓了一跳。她忙令人把仁宗领出去,然后历声问吕夷简: “李妃不过是先帝的普通嫔妃,为何要厚葬?况且这是宫里的事务,你身为宰相,多什么嘴?”

吕夷简平淡地说:“臣身为宰相,所有的事都该管。如果太后为刘氏宗族着想,李妃就应厚葬;如果您不为刘氏着想,臣就无话可说了。”刘太后沉思许久,明白了吕夷简的用心,下旨厚葬了李妃。

吕夷简出官后,找到总管罗崇勋,告诉他:“李妃一定变用太后的礼仪厚葬,丝毫不能有缺。棺木一定要用水银实棺,可别说我没告诉你。”罗崇勋见宰相少有的庄重与严历,惟惟听命,于葬礼用物丝毫不敢轻视。

刘太后死后,坊王为了讨好和皇上,便告诉仁宗: “陛下不是太后所生,而是李妃所生,可怜李妃遭刘氏一族陷害,死于非命。”

仁宗大惊,信传讯老宫人。刘太后已死,无人再敢隐瞒此事,便如实京告。

仁宗知道后,痛不欲生。他在宫中痛哭多日也不上朝,一想到亲生母亲朝夕在左右,自己却不知道。母亲在世之时, 自己从未孝养过一日,最后竟然不得善终。他越思越痛,自己下诏宣布自己为子不孝的大罪,改封母亲为皇太后,并准备为母亲以太后之礼改葬。待改葬后再查实,清算刘太后一族的罪过。

然而宫闱秘事本来就是无法查实,也无法说明。刘氏宗族的人知道后惶惶不可终日,既无法申辩,只能坐待灭族大祸了。大臣们见皇上已激愤到极点,便没人敢为刘太后一族说上一句话。

改葬李妃时,仁宗抚棺痛苦生,却见李妃因有水银保护,面目如生,肌体完好,所用的葬器都严格遵照皇后的礼仪。

仁宗大喜过望,哀痛也减少许多,他对左右侍臣说 : “小人的话真是不能信啊。”改葬完后,仁宗非但不追究刘氏一族的罪过,反而待之更为优厚。

这则故事是否对您有所启发呢?欢迎留言探讨。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