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喜歡三國的朋友對於赤壁之戰都是非常瞭解的,這場戰鬥的人數多,規模大,打的有來有回,十分具有戲劇性,因此許多人都對赤壁之戰感興趣;再加上三國演義中用各種藝術手法,將諸葛亮描寫的神乎其神,人們就更喜愛了。但是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真的是最大的功臣麼?

有的人說是諸葛亮,如果沒有諸葛亮借東風,後邊的計劃根本不可能實現;有的人說是周瑜,整場戰役中周瑜指揮有方,才使軍隊有條不紊,組織起了有效的進攻;也有的人說是黃蓋,沒有黃蓋用苦肉計騙曹操,火攻的計劃就不可能成功。

其實,小編認爲,這一切的功勞還得是魯肅。當劉備被打得一塌糊塗只顧逃命的時候,孫權和一堆謀臣正在帳內討論,到底是幫助蜀軍抵禦曹軍,還是投降曹操。東吳帳內以張昭爲首的許多謀士都是想要投降曹軍的,唯有魯肅持有不同意見。

正當孫權也有心投降曹操的時候,魯肅私下裏對孫權說:“主公,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操,還能謀個一官半職,爲曹操所用;但如果主公您投降了,曹操會怎麼對待您呢?”這一句話點醒了孫權,如果投降了,那麼作爲主公的孫權,不要說是謀職位,恐怕是連性命都難保了。

聽了魯肅的話,孫權長嘆一聲,“張昭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回到帳內,孫權用佩劍手起刀落,斬下桌子的一角,說:“誰再言降,如同此案!”於是,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才使得曹操強大的軍隊停止了擴張的步伐,沒有一統天下。

如果沒有魯肅,孫權就會投降於曹操,蜀國必敗。魯肅的出現,才使這場戰鬥有了機會,設想如果只有蜀軍在赤壁抵抗曹操,也就沒有那麼精彩的赤壁之戰了。因此,魯肅纔是赤壁之戰中的最大功臣,諸葛亮和周瑜只是在局部中改變了戰爭狀況,魯肅則是直接干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