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駐村工作隊幫村民“馬”上致富

亞心網訊(記者 董瀟涵)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隨處可見牛羊、草甸、氈房,昭蘇縣卡拉庫裏草原以它獨特的美吸引着遊客。“遠方的朋友,來體驗一下騎馬,品嚐一碗香醇的馬奶酒吧!”6月18日一早,家住昭蘇馬場牧業一隊的辛巴依爾,熱情迎接着來自西安的遊客。

辛巴依爾是村裏有名的馬奶酒製作能手,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她改進生產工藝,批量生產馬奶酒,並融入旅遊產業中,走上了致富新路。

遊客體驗騎乘+馬奶牧民致富有新路

昭蘇馬場牧業一隊地處卡拉庫裏大草原,每年夏季這裏都會吸引來大批遊客。今年5月份,昭蘇縣昭蘇馬場駐牧業一隊“訪惠聚”工作隊,幫助牧民積極加入旅遊服務業,從而走上增收的新道路。

“馬場牧業一隊共有96戶牧民,其中64戶以養馬爲生。由於牧民們養殖的是本地土馬,身材矮小,多用於肉產品加工,雖然守着草原和馬匹卻增收緩慢。”工作隊隊長吐拉克·庫蘭拜克說。工作隊決定幫牧民走上旅遊+馬奶的增收新道路。

工作隊先將有意願從事旅遊服務業的村民集中起來,安排大家學習旅遊服務常識和日常營銷技巧。又協調馬場,將公路沿線的3000畝夏草場整理出來,劃分給牧民就近養殖馬匹,搭建旅遊接待點,供遊客體驗騎乘,還爲貧困牧民發放了氈房、盛裝馬奶的器具,鼓勵大家發展旅遊業。

“我家幾匹土馬原先只用作養殖,現在讓遊客體驗騎乘,不僅能給遊客帶來歡樂,我們錢袋也鼓起來了。”牧民巴哈提汗說。

貧困戶馬旦尼亞提·馬那甫在工作隊的協助下,在路邊搭建了馬奶銷售點,靠出售馬奶一個月收入達到2000多元。嚐到甜頭的他,借錢買了2匹母馬,每天早早就在路邊搭建起旅遊接待點。

今年,像馬旦尼亞提一樣搭建旅遊接待點的牧民增加至16戶。

工作隊幫忙改良馬種助力牧民增收

在打通旅遊增收致富的渠道後,工作隊利用自身優勢,改良馬種助牧民增收。

有着多年養馬經驗的牧民哈斯提爾,在工作隊的支持下從馬場引進優質種公馬,從單純的生產出售馬肉到現在的出售優良馬駒和進行品種改良配種。

“改良馬駒一匹可以賣到2.5萬元左右,收入是本地土馬的3倍多,我家每年養馬的收入在15萬元以上,這都得感謝駐村工作隊的幫助。”哈斯提爾說。

通過示範帶動,牧民養殖伊犁馬和主動參加馬匹品種改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已經生產優質馬駒135匹。

“圍繞馬產業,我們計劃3到5年內,將村裏馬匹存欄量提高到400匹,把良種率從60%提高到90%,擴大相關馬產業的附加值,爲農牧民增收。”吐拉克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