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記者來到宏魁蓯蓉集團梭梭林基地,只見一片片梭梭林迎風而立鋪向天際。“你現在看到的這些梭梭已經接種了肉蓯蓉,今年就能收穫了。”宏魁蓯蓉集團黨委副書記任存福說。

近年來,我盟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以打造國家重要的沙產業示範基地爲目標,依託豐富的沙生植物資源,大力發展沙產業、做好沙文章,聚沙成寶、化害爲利,促進沙漠增綠、發展增質、產業增效、人民增收。通過大力推進資源培育基地化、科技研發精深化、生產經營規模化、產業發展體系化,沙產業之花正在阿拉善大地綺麗綻放,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

科學規劃引領沙產業長足發展

爲了切實把沙產業做精、做優、做特,打造成爲全盟的支柱產業,2013年,我盟成立了以盟長爲組長的沙產業專項推進領導小組,在盟科技局設立專項辦公室,各旗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2017年,成立沙產業發展專職機構——阿拉善沙產業發展指導中心,形成全盟共同推進沙產業發展的組織架構。同時,制定沙產業規劃,邀請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編制了《阿拉善盟沙生資源植物研發與產業化總體規劃》。

根據規劃,全盟沙產業發展佈局爲“一個高新園區、三條綠色走廊、四大創新平臺、六大生物產業、多個科技園區”。—個高新園區即以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範區爲核心打造中國“沙谷”;三條綠色走廊即形成東、中、西三條綠色沙生植物重點發展帶,主要種植梭梭、白刺等防風固沙植物,打造三條穩固的綠色走廊,遏制3大沙漠握手態勢;四大創新平臺即建設沙產業投融資平臺、沙產業科技創新平臺、沙產業專利數據平臺、沙產業人才引培平臺;六大生物產業即打造蓯蓉、鎖陽、沙地葡萄、黑果枸杞、雙峯駝、白絨山羊六大基礎骨幹產業鏈;多個科技園區即打造沙產業健康科技園、駱駝產業科技園、絨山羊產業科技園、沙地葡萄產業科技園、黑果枸杞產業科技園等。

在沙產業發展規劃引領下,近年來,我盟加快沙產業基地建設,目前已形成肉蓯蓉、鎖陽、黑果枸杞、沙地葡萄等多個沙產業基地。

科技創新促進沙產業提質增效

面對能源資源環境約束更趨強化的新形勢,處在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關鍵期的阿拉善,堅持走工業集中發展、農業收縮發展、牧業適度發展、沙產業規模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理性發展的路子,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抓好科技創新政策落地,不僅實現了以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更爲廣大農牧民鋪就了治沙又致富的產業發展之路。

宏魁蓯蓉集團是我盟較早發展沙產業的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爲集梭梭種植、肉蓯蓉接種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爲一體的肉蓯蓉龍頭企業。據任存福介紹,爲了加快培育沙產業,同時也讓更多農牧民加入到產業化發展的鏈條中來,集團於2011年建立了農牧業產業化肉蓯蓉—梭梭基地,成立了宏魁沙產業合作社,由企業出技術、設備、種子和苗木,無償提供給合作社的農牧民,規範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和鎖陽。農牧民收穫後,企業以市場價收購進行深加工。“基地現在共種植梭梭、肉蓯蓉達100萬畝,已嫁接肉蓯蓉20萬畝,加入我們合作社的農牧民有118戶1053人,輻射帶動2萬多農牧民通過沙產業增收。”任存福說。

此外,我盟大力實施沙生動植物資源科技成果轉化工程,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開發沙生動植物資源。目前,已啓動實施沙產業研發及產業化項目77個,涉及肉蓯蓉、鎖陽、苦豆子、甘草、沙蔥、黑果枸杞等10餘種特色沙生植物,開發出60餘款中、高端新產品;帶領企業、科研團隊積極與國家、自治區衛計委對接,開展荒漠肉蓯蓉、鎖陽、駝血白蛋白等沙生動植物資源申報地方特色資源食品等工作。

農牧民積極參與 實現治沙又致富

在阿右旗曼德拉蘇木板灘井蓯蓉專業合作社的生產車間裏,幾臺大型沙產品加工機器正在高速運轉。合作社社長謝軍仁介紹,經過深加工和包裝的蓯蓉、鎖陽等產品已全部被預定。

“我們合作社主要從事蓯蓉、鎖陽、甘草等沙生植物的種植、加工和銷售。2010年,我和12戶農牧民成立了這個合作社。經過不斷發展,近兩年合作社每年純收入達一百多萬元,每年每戶社員除賣原材料外,還能從合作社分紅兩萬元。現在,全蘇木幾乎家家戶戶種梭梭,最多的有幾千畝。”謝軍仁說。

近年來,阿右旗曼德拉蘇木通過大力開展人工種植梭梭、肉蓯蓉、鎖陽和甘草等沙生植物,讓一大批農牧民依託沙產業走上致富路。目前,該蘇木人工種植梭梭林達到13萬畝,接種肉蓯蓉6萬畝、甘草5000畝。

如今在阿拉善,像謝軍仁一樣通過投身沙產業實現增收致富的農牧民不在少數。據相關部門統計,全盟已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44家,約30%農牧民入社;全盟參與沙產業的農牧民約2萬人,農牧民沙產業經營性收入佔純收入的40%左右;牧民羣衆中有三分之二牧戶通過參與沙產業實現人均年收入3萬到5萬元,部分牧戶年均收入長期保持在20萬元以上。此外,爲鼓勵牧民發展沙草產業,我盟還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對梭梭種植戶給予適當獎勵性補貼。

草綠了,人富了。我盟通過優惠政策引導牧民大力發展沙產業致富的同時,爲使沙產業形成規模效益,提出讓“沙地綠起來、企業強起來、牧民富起來”的目標,依託肉蓯蓉、鎖陽等充足的原料資源,引進和發展龍頭企業進行沙產品深加工,實施“企業+基地+農牧戶”的產業化模式,既有效保障了農牧民的利益,也提高了沙產業的附加值。面向未來,一系列發展經驗和研究成果,必將在推動阿拉善荒漠化防治、產業驅動、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實現沙漠增綠、羣衆增收中發揮巨大作用。(記者 邰芳 徐愛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