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也越來越完善,舊樓去,新樓起。城市規劃當中的房屋建築,很多時候都需要拆遷,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每一家每一戶都會配合拆遷的順利進行,有的人家爲了多拿一些拆遷款,不願意配合就出現了很多的釘子戶。之前我們就盤點了很多釘子戶,但是其中大部分釘子戶最終的命運都逃不了 " 拆除 ",不管是堅守三五年,還是堅守十幾年的,但是在中國卻有這樣一處釘子戶不怕 " 強拆 ",定在長江裏近 700 年了,洪水都衝不走它,國家都出面保護?到底是什麼樣的背景如此任性?

說起來釘子戶還真的蠻常見的,普通的釘子戶無非是爲了獲取更多的賠償款不願意搬走;而特殊的釘子戶們卻是因爲一些其他原因被保護起來,今天要說的這處釘子戶就屬於特殊的一類,屬於文物古蹟,不但不能拆,國家還大力保護,而且今天的釘子戶並不位於陸地而是位於長江中。長江裏唯一的 " 釘子戶 ",鄂州觀音閣,具有較高的價值,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到國家的保護而無人敢強拆了!

這個釘子戶就是位於中國湖北省鄂州市的觀音閣,人稱 " 萬里長江第一閣 ",其實關於這個釘子戶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觀音菩薩雲遊四方的時候路過鄂州時發現當地飽受水災之苦,便去稟報了玉帝,求玉帝緩解災情。後來爲了感激觀音,便在長江上建造了一個閣樓,取名爲 " 觀音閣 "。坊間流傳只要這座閣樓被淹,那麼鄂州便也會被洪水淹沒,不復存在。

據悉觀音閣建於宋朝,距今已有 700 多年曆史,普通的建築壽命最多也就 100 年,爲什麼這處建築能夠在江中浸泡多年依然如此堅固?

其一要從它的建築材料說起,觀音閣的地基適用紅石青磚所打造成的,而這種青磚在現代來看也是非常堅固的一種,而且觀音閣下半部那如同船舷樣的弧形石,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泄流,任憑江水拍擊咆哮,總是穩於泰山,不得不佩服古人建築公益的強大,幾百年過去了,建築物仍然完好無損;

其二是因爲觀音閣曾多次被修復,在明弘治初、嘉靖及清代均有修葺,在民國時期,民國政府對觀音閣進行了重建。

爲什麼不能拆

觀音閣宋朝時期的產物,因此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這也是一處文物,因此國家不僅不會拆掉它,反而還讓它成爲了國家重點的保護對象。如今的觀音閣已經成爲當地一處有名的風景。很多不明所以的遊客朋友們甚至把觀音閣稱之爲長江最牛釘子戶。最後我們再從各個角度一起來看看這處釘子戶的風采

俯瞰圖:

近看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