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秦皇漢武雖然略輸文采,但是對於長生不死的追求,卻是要超人一等了。

放眼中國帝皇史,追求長生不死的皇帝不在少數,這其中原因無非是擁有的越多,越害怕失去。

而秦始皇對長生不死的癡迷,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瞭解,曾兩次派遣徐福到海外尋找仙山,以期在山上找到不死草。便是在徐福出海的這段時間,他也沒閒着,找來各種各樣的方士爲他煉丹,據傳秦始皇正是因爲他所服的仙丹靈藥過多,才導致他晚年的神志錯亂,形成了藥物依賴,須得隨身攜帶仙丹靈藥,犯病時好及時服用。

在後來的數次出巡,也是因爲想撞大運,看能不能在出巡途中,遇見個神仙什麼的,賜予自己一粒長生不死藥,好讓自己長生不死。

最終秦始皇追求了大半輩子的長生,沒能等到徐福回來,就已先駕崩了,反而因此喪亡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

至於漢武帝劉徹對於長生術數的癡迷程度,其實不亞於秦始皇,在我看來猶有過之。爲什麼呢?

因爲漢武帝追求長生,在當時幾乎算得上人盡皆知了。所以有不少方士爲了迎合漢武帝,想方設法取得漢武帝的信任,因而謀取權位。

你覺得只是這樣就完了?

不,後來許多方士的把戲都被漢武帝看穿了,結果如何,他把騙他的方士悉數處死,但是對於追求長生的熱情,漢武帝並沒有因此消減半分,反而更加濃厚,後世還因爲漢武帝對長生術的追求,捏造出了漢武帝宴請西王母的傳說。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是因爲這個道理,在秦始皇和漢武帝追求長生之道的時候,纔會有如此之多的投機者投其所好,從而滿足自己的一己私利。歸根結底,欺騙其實是一種相互滿足的手段,滿足對方的憑空臆想,從而得到相應的利益。

也正是源此,纔會有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的說法,因爲忠臣有自己的道德底線所在,奸臣則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無所不用其極,平時正事沒辦,一門心思全放在鑽研上來了。

結語:有道是:忠言逆耳,也正是逆耳,所以鮮少人願意去聽忠言,尤其是放在現代社會,人人平等,你說話不好聽,固然是對我好,可是誰不願意聽好話,憑什麼要聽你說我的不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