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习近平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他做出的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乡村之声系列特别节目《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习近平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

第六篇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特邀专家:施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形势、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等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区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01

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习近平书记曾多次提到:“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对农业、农村、农民来说,“粮食安全”这四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施红:

农村提供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粮食。在平时的消费中,我们总是认为粮食是我们的口粮,但实际上,对国家来讲,粮食也是一种战略物质。因此,我们说到经济安全的时候,就一定会涉及到粮食安全。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树立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观。

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怎样才能保障粮食安全呢?大家知道,种植粮食是要靠土地的,所以要想保障粮食安全,就必须保障有土地,我们叫“藏粮于地”。除了土地之外,科技对于粮食生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叫“藏粮于技”。我们在任何时候,对粮食安全都不能掉以轻心。

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02

2016年,习近平书记第一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多次提到“食品安全”、“质量兴农”等关键词。那么,农业如何才能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性转变呢?

施红: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因为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一些矛盾。从需求端来看,老百姓不仅要吃饱,还希望吃好,消费者对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供给端来看,这些农产品的质量是不是达到了大家的预期目标呢?这是个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就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现在,我们特别强调农产品质量,但是怎样从数量变成质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粮食价格的市场化。打个比方,以前我们对一些粮食会实行收储政策。我们确定一个价格,然后收购,农民会觉得,价格是固定的,那我就追求数量,因为价格固定的情况下,数量越多,赚的钱也会越多;当价格不再固定,而是随行就市的时候,这样就会引导农民按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农业生产,使得生产从对数量的追求开始转向对质量的追求。

03

有一位种粮大户说,他过去种的都是“市场粮”,现在是“市场粮”和有机大米结合种植,但是有机大米的产量相比较于普通的大米低一些。他问:“我的产量下来了,是不是给国家粮食安全拖后腿了?”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施红:

大家知道,中央讲得非常明确,农业生产要转向高质量发展,所以这位种粮农民的做法应该是值得鼓励的,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不过,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好,单产就低。那么,单产低的话,会不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担心。因为绿色有机农作物一定是有市场的,这就需要我们具体分析现在的市场,看看有多少人在买有机农产品。

当然,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要并重发展,并不是要数量就不要质量,或者要质量就不要数量。即使“市场粮”,它也涉及到粮食的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

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用思想武装头脑,以学习汇聚力量。

中国乡村之声系列特别节目《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深刻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编辑记者:韩晓、刘璐、雷雪、李沛

新媒体编辑:韩晓

责任编辑:王慧

乡村学习录·初心与使命 |中国人饭碗要端好,更要吃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