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日本地小人稠,只有區區四座島嶼,卻生活了一億多人。而四島之中的北海道,在上個世紀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孤島,和南方三島格格不入。直到一條隧道的建成,這個情況纔有所改變,源源不斷的南方移民入駐北海道,纔有如今的旅遊勝地和札幌奇蹟。

這條隧道的名字叫做青函隧道,是本州島和北海道唯一連通的陸路交通。在它落成之前,兩島往來只能通過空運航海兩條路,受限於交通條件,北海道才一直髮展不起來。而在60年代,日本政府首次向國民提出這一修建計劃時,並沒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反倒是一片譁然的將這一計劃嘲諷爲,昭和時代的三大蠢事。

當時的政府預見到,將來的日本發展並將受限於土地資源的匱乏,無人居住的北海道擁有着出色的發展潛力和自然資源。但是當時的國民可不這麼理解,那時的日本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人們認爲國家財富應該用來發展經濟科技,用賺來的錢全世界買地就完事了,爲什麼要費力去修建這個沒什麼用的隧道。

此外,隧道修建的高難度和高費用也是羣衆反對的原因,這條修建於1964年的隧道,總共花費了6890億日元,每公里耗費127億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這可是27億美元啊。建造難度自然不用說,這條全球第一海底隧道,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海底隧道,最深處深入海底240米。

在整個修建過程中,還發生了不少建築事故,工期內就有33名工人身亡,傷殘數量更是達到了1300餘人,短短53公里建了17年。就是這些工人依靠當時的科學技術,克服了許多困難,並且留下了許多海底隧道建造的專利和特殊方法,爲其他國家的隧道修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隧道的修建過程中,日本還發生一起海難時間。出事的船隻,正是往返於北海道和本州島之間,由於突如其來的颱風,多達1155人葬身海中。如此慘烈的事故讓日本羣衆對於青函隧道的修建,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和支持。在隧道落成之後,極大的便利了兩地的交通。

如今的青函隧道還在16年修建了新幹線,往返兩地也更加便捷。而爲了紀念隧道的建成,在周邊甚至還有一處專門的博物館,80年代日本還發行了相關紀念幣以表懷念。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