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15:3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李海州

海客談丨多方參與形成合力 海釣垃圾治理不容忽視

本期《海客談》,與我們探討舟山羣島新區發展的是浙江海洋大學組織部幹部科長李海州。

本期嘉賓:浙江海洋大學組織部幹部科長 李海州

前段時間,舟山網友在舟山論壇發帖《海釣人士越來越多,漂浮垃圾令人擔憂》,圖文並茂,寫到親身經歷:30多個海釣愛好者擠在小小兩塊礁石上,一天產生餌粉袋、海蜈蚣泡沫包裝盒、飲料瓶、代餐食品包裝等大量垃圾,僅有一人自己帶回,其他人產生的海釣垃圾全都留在礁石上或扔進了大海里。

這幾年舟山海釣產業發展迅速,然而海釣產生的垃圾卻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漁業資源。這些海釣垃圾污染環境問題,誰來管理,如何來管理,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

據舟山市海釣協會提供的數據,2017年全市接待遊釣客源80萬左右人次,如果每人每次產生0.5千克垃圾,一年進入海洋的垃圾就有40萬千克,重達400噸。

對於這情況,筆者認爲,說到底還是海釣愛好者環保意識不足,另一方面,目前釣友這種隨手扔垃圾的行爲所要付出的成本幾乎爲零。保護海洋,任重道遠。

治理海釣垃圾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參與,形成合力,羣防共治。筆者建議可以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要開展海釣垃圾監測和基礎調研工作,對海釣垃圾進行細緻調查,摸清海釣海域垃圾的種類、數量、分佈特點等數據,分析垃圾及其影響,爲開展海釣垃圾防治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礎數據支持。

二要通過宣傳手冊、主題宣傳片、報紙專欄等多種形式宣傳教育海釣愛好者參與海洋環保。可以利用“世界海洋日”、“國際海灘清潔日”等,開展海洋環保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切實提高海釣愛好者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杜絕隨意扔垃圾的行爲。

三要做好海釣垃圾管理頂層設計,明確相關部門監管職責,打擊違法處理海釣垃圾長效機制。把海釣垃圾管理納入海洋垃圾防治工作,如有條件,舟山市海釣協會可以專門成立海釣垃圾管理辦公室,直接對海釣垃圾管理負責。

四要建立一支海釣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隊伍。通過技術研發,生產適合島礁使用的封閉式垃圾桶;在垃圾轉運上,鼓勵海釣愛好者共同參與,爲海釣垃圾防治營造良好氛圍。

另外,如果等以後條件成熟,海釣活動可以設立押金制度。在每位海釣愛好者出海前,估算個人產生的垃圾重量,回來時如果重量不足,就進行重罰。這樣一來,也許有些海釣愛好者還會撿一些其他人產生的垃圾來增加重量。

海釣是集漁業、休閒遊釣、旅遊觀光爲一體的產業,若想得到長足發展,必須認真對待日益增長的海釣垃圾問題。這需要旅遊、體育、環保等政府機構的重視和監管,同時海釣企業、漁民和釣友的自我約束也是其中重要一環。

期待與礁石爲伴,與海浪共舞,高雅刺激的海釣運動能在舟山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