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到老北京人的講究,一定不能少了“喫”。不止在元宵節,北京人講究什麼日子喫什麼。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說起的講究,

很多人以爲就是見面問聲好,

對誰都是“您”

“喫了嗎您內?”

其實咱北京人真正講究起來,

那是面面俱到,

衣食住行喫喝玩樂,

各個方面都講究,

今兒大北妞就和大家一起細數北京人的講究!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寬帶背心、大褲衩子,似乎已經成爲北京爺們的標配,其實,您這是被電視劇影響了。咱北京人不說穿的多上檔次,但在這方面也很有講究。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上層階級:

頭頂馬聚源,

腳踩內聯升,

身穿八大祥,

腰纏四大恆。

在過去北京城的富貴人家,出門都裝扮的光鮮亮麗,要頭戴馬聚源的帽子,腳上蹬的是內聯升的鞋子,身上穿的瑞蚨祥的衣服。

馬聚源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馬聚源出品的瓜皮帽上有個小疙瘩,三針就能好,所以又稱“馬三針”。北京城的富貴人家只要一看帽子上的疙瘩,就知道您這是不是馬聚源的貨。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內聯升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聽名字大概就知道這是個很高檔的店鋪,專門爲宮廷官員製作靴子的店。內聯升出品的鞋子做工精良,手藝精湛。製作的靴子底厚達32層,號稱“千層底”。鞋底每平方寸都用81-100針,針腳均勻,是當時下級官員拜訪朝官的熱門禮物。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瑞蚨祥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瑞蚨祥是北京八大祥之首,其選料講究,裁剪得體,擅長鑲、滾、拼、盤、貼、蕩幾大技巧。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在當時,馬聚源、內聯升和瑞蚨祥均是限量裁製、私人定製,這就是那個時候的愛馬仕啊!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這是北京上層階級的講究,在平民層次呢,北京人依舊體面講究。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是衣着乾淨得體。即使是帶着補丁的衣褲,也得洗的乾乾淨淨。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出門前,定要將衣着整好,衣是衣,帽是帽,穿戴整潔,衣服上不能有一點污點。有時孩子玩耍將衣服弄髒,家長也會讓他們換上乾淨衣服。孩子的衣着,反應着一個家庭的家風。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從長褂到工人裝再到今天的西裝革履,北京人的衣着總是透露着乾淨、整潔、利落。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乾淨的衚衕

北京人的講究還體現在愛整潔上。 走進北京任意一條衚衕,任意一處四合院,您就會發現都是那麼幹淨整潔,整個四合院都是大而不亂,雜而有序。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地方狹小,過道卻不亂


有的院子住了十幾戶人家,院裏人口良莠不濟,孩子多、東西多、職業也雜。然而,這麼一大羣人住在一個院子裏,大家相處和睦,環境衛生也搞得很好。家家戶戶的雜物堆放整齊,過道走廊每天都有人打掃的乾乾淨淨。各家的垃圾也整齊放好,準時送到垃圾站。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冬天的煤擺放規整


北京的四合院不僅整潔乾淨,還十分注重整體環境。幾乎各個院子都種着一棵大樹,樹下襬放着石桌石凳。夏天的時候,院裏的女人們就圍在一起,或做着針線活,或擇擇菜,聊着天,說笑着。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在樹蔭下摘菜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說到老北京人的講究,一定不能少了“喫”!

這不,正月十五元宵節就要到了。北京人最愛喫的元宵有什錦的、芝麻的和豆沙的。老北京人常說“元宵勝春節”,不喫到元宵,這個年彷彿沒過一樣。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不止在元宵節,北京人講究什麼日子喫什麼。

立春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咱北京人講究立春喫春餅,民間稱之爲咬春。《四時寶鑑》中就有記載:"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綿延千年,至今仍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節令,每到立春日,都要捲餅咬春。

驚蟄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著名北京民俗學家崔普權老師說,驚蟄這天喫懶龍的習俗流傳已久。驚蟄過後,大家要爲新的一年奔波,傳說喫了懶龍,可以解除春懶。每每想到懶龍厚實的肉餡,大北妞都饞的流口水。

寒食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寒食節和清明節通常只差一兩天,這寒食這天,老北京人講究喫“寒食十三絕”。包括:薑絲排叉、馬蹄燒餅、糖卷餜、糖耳朵、驢打滾、撒子麻花、芝麻醬燒餅、硬麪餑餑、糖火燒、艾窩窩、焦圈、螺絲轉兒、豌豆黃。都是咱北京人愛喫的一些小喫。

端午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北京人的端午節從五月初一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五月初五,這個節日要喫紅棗江米的糉子,還要喫五黃:黃魚、黃瓜、蛋黃、黃豆、雄黃酒。

中秋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在中秋這一天,家家戶戶的主食都是“團圓餅”,月餅只是飯後零食,老北京人最認的是自來紅和自來白,不愛喫現在年輕人喜歡的蛋黃、叉燒的。

立冬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北京人愛喫餃子,冬至喫,立冬也要喫。肉餡就喫茴香豬肉的,素餡就放雞蛋和排叉。當然還有其他餡兒的,咱就不一一舉例了。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北京人喫餃子都會自己調蘸料,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看您口味調製。

臘八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每年臘八,都要喫臘八粥,稠糊糊的一大碗下肚,特別香。同時還要開始醃製臘八蒜,等除夕喫餃子的時候,就着臘八蒜,真夠味!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喫炒肝喝麪茶,不能用勺,沿着碗邊,轉着圈吸溜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喝豆汁一定要配焦圈,喫滷煮涮鍋一定不能少了麻醬,芝麻醬對於北京人的重要性,能說上三天三夜。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北京作爲五朝古都,生活在皇城根兒底下的都是達官貴人,高爵富貴,自然非常講究禮儀教化。在各種洗禮,各種侵染之下,北京人可謂渾身上下都是講究、規矩。

串門兒不空手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朋友,發小,同事之間,在春節假期相互走動,會備好禮物,利用這喜慶節日聯絡感情。

喫飯不能吧唧嘴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北京人認爲,喫飯吧唧嘴,那喫相太難看。

喫魚不能說“翻”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翻魚和翻船同音。應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安全回來的意思。

煮餃子,“看破不說破”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破了總歸是不好的,要回避,過年期間煮餃子,“破”的字眼更要回避。

喫菜不許攪菜碟兒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在北京,圍桌喫飯,夾菜時,在盤子裏亂翻的人,肯定被數落,小孩子這麼做,大人更是會當面“教育”。

喫飯時不許筷子豎插在碗裏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這是過去祭奠死者時,到了墳圈子,才把筷子豎插在碗裏,所以家裏長輩最忌諱這個,喫飯的時候,誰這麼幹,純粹是給別人添堵呢。

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在北京人看來,有這種行爲的人都是“丐幫”的,只有乞丐討食時纔會用筷子敲打碗盆,家長會告誡小孩說不要敲碗盆。

盛飯不是要飯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過年了,有人來家裏做客,客人喫完了一碗飯,你好心問客人,張嘴就來:“你要飯麼?”

估計人家聽完後,放下碗筷就走人了。記住,在北京,遇到這種情況,要說:“您還添飯麼?”

喫飯時不能端着碗滿處跑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在北京,大家一起喫飯時,您不能端着碗滿處跑,這行爲也是“丐幫範兒”,也不能隨便換座位,落座就是落座,換來換去的沒禮貌。

長輩先動筷子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春節了一家人喫團圓飯,長輩不動筷子其他人不能動碗筷的。長輩要做主位,其他人不得坐。

喫飯時手扶碗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喫飯時,手要扶碗,不準一隻手放在桌下,如果因爲這種壞毛病將碗打碎了,還免不了一頓打。

夾菜只夾眼前的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夾菜喫只能喫自己跟前兒的,最好別夾別人跟前兒的。伸着筷子夾別人跟前兒的菜形象很差。

喝湯不許吸溜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喝湯出聲給人印象也不好,顯得沒教養。容嬤嬤在宮裏也是這麼教育小燕子的,都記得吧。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北京人除了飯桌上的老禮兒多,在與人交際上,更是有講究、規矩。

不給別人添麻煩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北京人有眼力見兒,家長打小就告訴姆們不給別人添麻煩,破事一堆的人,在北京最不招人待見。

不玩心眼兒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北京人辦事、交往,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抖機靈,不玩心眼兒,不弄那雞賊的事兒。說實話,都這個年代了,跟人耍心眼,玩雞賊,誰看不出呀?

打聽道兒要下車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打聽道兒,不下車問路,老北京人一準兒說你,不懂禮兒。還記得《老炮兒》裏面,六爺架着鳥籠子,怎麼教育那對兒小年輕的吧?

不許說瞎話兒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這是爹媽打小就教育咱們的,說瞎話害人害己,長大了到社會上再說瞎話,喫虧就在後面了。

不許斜眼看人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北京人認爲斜眼看人,對人極不尊重,是看不起別人的表現。當然,如果天生“偏見”,那就另說了。

不許抖腿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抖腿給人的印象不好,有點吊兒郎當的樣子。所謂“女抖騷,男抖窮”,這個毛病真不能有。

跟人說話時候嘴裏別嚼東西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邊嚼東西邊跟別人說話,說話不清楚不說,還顯得不尊重他人,況且,說話時嘴裏的東西噴出來了,您不尷尬嗎?

不許咋咋呼呼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打小長輩就教育姆們,在哪兒都不許咋咋呼呼的,顯得自己特“能耐”。古人都知道“槍打出頭鳥”,咋咋呼呼的就是那出頭的鳥。

“酒滿敬人,茶滿欺客”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勸酒時要斟滿,以示對對方的尊重。那歌怎麼唱來着?“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但倒茶恰恰相反,絕不能滿,滿了就是欺客。

“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住”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過去有七八十歲的老人到家裏拜訪或串門。一般是不留飯或住宿的,萬一喫着半截兒或第二天一早穿不上鞋,這縱有千般巧嘴也說不清了。

必須尊老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長輩跟小輩說話時,小輩得乖乖聽着,不許嘟囔,更不許還嘴。否則,喫大耳帖子是必須的了。

“您喫了嗎?”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這是最有北京味兒的打招呼方式,其實並不是真的問喫沒喫,而是反映出北京的禮數,何勇在紅磡體育場演唱《鐘鼓樓》,對着臺下的香港觀衆用最地道的京腔問候,就是:“喫了麼,您吶!”

“說聲請,叫聲您”,小不了你,大不了我,卻透着親切和關心。

還有老北京只在過春節時的“老禮兒”、“禁忌”。這個年過去了,您犯忌諱了嗎?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牀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過年期間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牀,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禁忌動刀子和剪子等鋒利物體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說是“過年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

忌借錢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說是“春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春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流整一年”。

忌打傢俱(盤、碗等易碎物品)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認爲打碎傢俱,一年四季不吉利。不過在當今社會,當孩子們由於不慎打碎了傢俱也不要緊,只要大人們趕快說上一句:“歲(碎)來(了)好,歲來好,歲歲平安”,也就化兇爲吉了。

忌倒污水、垃圾、掃地


論講究,我只佩服北京人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爲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說白了,這都是年前該乾的事。

其實咱北京人的講究還有很多很多,

北京的孩子們打小兒就照着這些講究長大,

早已融入到一言一行中,

您還知道哪些講究,

歡迎補充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