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文之外,人們又把蟬之潔身自好,志向高遠藏於一方美玉之中。張少康作品《一鳴驚人》。

古有虞世南者,當朝爲官時,清貧節儉,潔身自好。廉潔之外,也好託志於一蟲一禽。寫起蟬來,更是緊緊抓住其特點,刻畫得相當傳神,“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臨玉聽夏蟬


王朝傑作品

蟬,高枝獨處,鳴聲悠遠,宿不居巢。僅飲晨露,出污泥而不染。《屈原列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道出了蟬的本性。


臨玉聽夏蟬


張建宏作品

“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蟬中藏了太多君子之道,太多的文人情懷。故而文人以蟬爲高潔,常以蟬喻己。


臨玉聽夏蟬


張少康作品《一鳴驚人》

晉陸雲《寒蟬賦並序》中稱蟬有五德:“頭上有緌,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享,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常,則其信也。”


臨玉聽夏蟬


張少康作品《一鳴驚人》

《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王沂孫的《齊天樂·蟬》中有:“甚獨抱清高,頓成悽楚。”蟬棲高處,聲因高而遠,不必憑藉、受制於它物,正中君子之懷。


臨玉聽夏蟬


李明作品《一鳴驚人》

詩文之外,人們又把蟬之潔身自好,志向高遠藏於一方美玉之中。玉中蟬,鳴聲悅耳,有着一鳴驚人之意,佩戴於胸前象徵着可以平步青雲。此外,蟬諧音於“纏”,在腰間佩戴玉蟬寓意腰纏萬貫等等。


臨玉聽夏蟬


李明作品《一鳴驚人》

“蟲之清潔,可貴惟蟬,潛蛻棄穢,飲露恆鮮。”夏日有蟬,蟬鳴陣陣,意境深遠。臨玉聽蟬,蟬鳴不止,志向高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