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监测生活在昂赛乡的野生动物种群,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放置了100余台红外线相机,同时联合当地政府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培训生态管护员运行和管理红外线相机。”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周森锋说,未来,神农架将继续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努力打造成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战略举措,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公园,是美丽中国的“明信片”,是生态保护的“常青树”,是世代传承的全民福祉。一方面,它要为国家、为民族、为子孙后代保护并传承珍贵的自然遗产;另一方面,也为当代人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共享自然的机会,以积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方案,2015年起,我国陆续在多个试点区开展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摸索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撷取几个地方的做法,以飨读者。

三江源国家公园——

珍稀物种 频繁出现

波涛汹涌的澜沧江在山谷间奔涌向前,巍峨壮观的群山峻岭矗立在大江两岸。整个园区依山傍水,和蓝天白云相映,宛若一片仙境。途中,不时可见岩羊、旱獭、藏雪鸡等野生动物在山间觅食。不远处,成群的牛羊在青青的草地上吃草,牧民挥鞭跟随其后,随手一拍就是一幅刻在记忆中的画卷……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是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有冰川雪山,也有高山峡谷,更是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天堂。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杂多县昂赛乡,属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是青藏高原雪豹最集中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当了生态管护员后,收入增加了,环境也变好了。如今,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昂赛乡年都村村民乐尕说。据介绍,随着生态环境的稳步恢复,三江源地区一度踪迹难觅的珍稀野生动物再度出现,当地牧民目击雪豹、金钱豹、棕熊等物种的频次与日俱增。

为监测生活在昂赛乡的野生动物种群,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放置了100余台红外线相机,同时联合当地政府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培训生态管护员运行和管理红外线相机。

“现在牧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意愿很强,也使雪豹生命周期中的一些独特瞬间被首次记录下来。平日里,我们也会教牧民一些科学救治野生动物的方法。”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昂赛乡热情村四社的一处小院里,牧民求君正把家中的垃圾分为四类,一种是可回收的易拉罐和塑料瓶,一种是有害垃圾诸如电池、过期药品等,还有两类是需要填埋处理的煤灰和餐厨垃圾。据了解,该县组建了村社环卫队,从家庭初步分类与回收做起,逐步实现“户分拣、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新型牧区垃圾减量再生利用处理机制。

“我们牧民一直就有保护生态的传统,现在看着家乡越来越好,我很欣慰。也想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求君说。(央秀达珍 孙少龙)

神农架国家公园——

保护草木 生态优先

清晨,林中的雾气还未散尽,神农架大九湖管理处的管护人员就开始巡山了。与单一的林业巡护不同,他们的管理职责扩展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背包里不仅有防火设施、帐篷,还有各种各样的科研设备。遇到有野兽足迹的地方,便架起相机、拿出本子进行记录。

大九湖管理处管护人员开展的综合管护源自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建设要求。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将神农架林区纳入国家公园全国首批9个试点之一。神农架由此进入国家公园大保护的时代,整合了11个自然保护地和多个管理机构,组建成立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的全方位、一体化管理。

空中有飞机、山上有哨所、路口有探头、林内有巡护……如今,走进神农架国家公园信息管理中心,人们便可看到,国家公园内游客数量、辖区内小水电生态流量、巡护员实时位置一目了然,部分核心地带还安装了电子围栏,一旦有未经批准的游客进入,立即警告驱离。

“草长莺飞的湿地山野,广袤神秘的原始森林,已经成为神农架最宝贵的资源。”据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自去年5月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国家公园内的一草一木都得到严格保护,已经开发完成的游憩展示区,也在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实行游客限量进入。

生态美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旅游成为了当地支柱产业。数据显示,去年接待游客15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7亿多元,对神农架GDP的贡献已超过50%。

“保护,牺牲的可能是近期的现实利益,得到的却是长期的优势和价值。”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周森锋说,未来,神农架将继续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努力打造成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李思远)

汾河国家湿地公园—

一川绿水 两岸锦绣

曾因及时将一只受伤的黑鹳送至动物园接受救治,山西洪洞市民侯红兵受到了表彰。

鹳,羽毛灰、白或黑色,成群迁徙,主食鱼、蛙等。因对吃食挑剔,而有鸟中“贵族”之称。黑鹳,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侯红兵救助黑鹳,发生在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该公园纵贯洪洞县境,北起堤村乡杨洼庄村,南至甘亭镇天井村,规划总面积1295.01公顷,湿地率80.04%,集休闲健身、观光旅游和科研科普于一体,犹如镶嵌在槐乡大地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此前,汾河几近枯竭,浊水残喘。著名作家李存葆曾二进临汾和洪洞,在发出“洪洞,华夏的大半部古文明史在你这里浓缩”惊叹的同时,面对这“几步即可跨越的臭水沟”,心中顿生茫茫然无限空虚的感觉。数日寻鹳未果后,只得在心中默默呼唤:“归去来兮,那洁白如雪的精灵——我梦中寻觅的大鸟……”

作家心中的呼唤,也是槐乡儿女所急所盼——当地治理的脚步从未懈怠。尤其是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创建过程中,坚持打好“建、管、育”组合拳,努力实现“一川绿水、两岸锦绣”的美好愿景。

实施植被和水禽栖息地恢复、封滩育草工程,建设生态植物园和荷花长廊,关停取缔小散乱污企业……一系列得力举措换来汾河的青山绿水。2018年底,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临汾在该领域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在湿地内分布有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89科296属555种,甚至在多处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

“不但要建设得好,关键还要管得好、护得好!”侯红兵的话,代表了当地群众的心声。据介绍,在推动湿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基础上,当地还十分注重野生动物保育和科普宣传教育,并取得明显成效。每年春秋两季,大批迁徙水鸟在公园停留、栖息、觅食,近800公顷的保育区俨然成了野生动物乐园。

“一河西湖画卷,两岸苏州园林。”见到外地游客,当地群众禁不住如此炫耀。在槐乡大地已然展开的大美景象不仅积聚了人气,也为经济振兴搭建了新平台。人们相信,明天的生活一定更美好!(李安安)

展示美丽中国的多彩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