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監測生活在昂賽鄉的野生動物種羣,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共放置了100餘臺紅外線相機,同時聯合當地政府與三江源國家公園,培訓生態管護員運行和管理紅外線相機。”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周森鋒說,未來,神農架將繼續堅持“保護第一、生態優先”的理念,努力打造成全民共享的國家公園、世界生態旅遊目的地和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提出的戰略舉措,對美麗中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家公園,是美麗中國的“明信片”,是生態保護的“常青樹”,是世代傳承的全民福祉。一方面,它要爲國家、爲民族、爲子孫後代保護並傳承珍貴的自然遺產;另一方面,也爲當代人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共享自然的機會,以積極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爲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國家公園體制方案,2015年起,我國陸續在多個試點區開展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摸索了一些做法,積累了一些經驗。我們擷取幾個地方的做法,以饗讀者。

三江源國家公園——

珍稀物種 頻繁出現

波濤洶湧的瀾滄江在山谷間奔湧向前,巍峨壯觀的羣山峻嶺矗立在大江兩岸。整個園區依山傍水,和藍天白雲相映,宛若一片仙境。途中,不時可見岩羊、旱獺、藏雪雞等野生動物在山間覓食。不遠處,成羣的牛羊在青青的草地上喫草,牧民揮鞭跟隨其後,隨手一拍就是一幅刻在記憶中的畫卷……

位於青海省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是瀾滄江的發源地。這裏有冰川雪山,也有高山峽谷,更是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天堂。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雜多縣昂賽鄉,屬於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是青藏高原雪豹最集中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當了生態管護員後,收入增加了,環境也變好了。如今,生態環境保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昂賽鄉年都村村民樂尕說。據介紹,隨着生態環境的穩步恢復,三江源地區一度蹤跡難覓的珍稀野生動物再度出現,當地牧民目擊雪豹、金錢豹、棕熊等物種的頻次與日俱增。

爲監測生活在昂賽鄉的野生動物種羣,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共放置了100餘臺紅外線相機,同時聯合當地政府與三江源國家公園,培訓生態管護員運行和管理紅外線相機。

“現在牧民參與生態保護的意願很強,也使雪豹生命週期中的一些獨特瞬間被首次記錄下來。平日裏,我們也會教牧民一些科學救治野生動物的方法。”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說。

在昂賽鄉熱情村四社的一處小院裏,牧民求君正把家中的垃圾分爲四類,一種是可回收的易拉罐和塑料瓶,一種是有害垃圾諸如電池、過期藥品等,還有兩類是需要填埋處理的煤灰和餐廚垃圾。據瞭解,該縣組建了村社環衛隊,從家庭初步分類與回收做起,逐步實現“戶分揀、村收集、鄉運轉、縣處理”的新型牧區垃圾減量再生利用處理機制。

“我們牧民一直就有保護生態的傳統,現在看着家鄉越來越好,我很欣慰。也想爲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求君說。(央秀達珍 孫少龍)

神農架國家公園——

保護草木 生態優先

清晨,林中的霧氣還未散盡,神農架大九湖管理處的管護人員就開始巡山了。與單一的林業巡護不同,他們的管理職責擴展到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揹包裏不僅有防火設施、帳篷,還有各種各樣的科研設備。遇到有野獸足跡的地方,便架起相機、拿出本子進行記錄。

大九湖管理處管護人員開展的綜合管護源自神農架國家公園的建設要求。2015年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將神農架林區納入國家公園全國首批9個試點之一。神農架由此進入國家公園大保護的時代,整合了11個自然保護地和多個管理機構,組建成立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實現了“山水林田湖草”的全方位、一體化管理。

空中有飛機、山上有哨所、路口有探頭、林內有巡護……如今,走進神農架國家公園信息管理中心,人們便可看到,國家公園內遊客數量、轄區內小水電生態流量、巡護員實時位置一目瞭然,部分核心地帶還安裝了電子圍欄,一旦有未經批准的遊客進入,立即警告驅離。

“草長鶯飛的溼地山野,廣袤神祕的原始森林,已經成爲神農架最寶貴的資源。”據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自去年5月1日《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實施以來,國家公園內的一草一木都得到嚴格保護,已經開發完成的遊憩展示區,也在充分考慮環境容量的基礎上,實行遊客限量進入。

生態美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旅遊成爲了當地支柱產業。數據顯示,去年接待遊客1590萬人次,實現旅遊經濟總收入57億多元,對神農架GDP的貢獻已超過50%。

“保護,犧牲的可能是近期的現實利益,得到的卻是長期的優勢和價值。”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周森鋒說,未來,神農架將繼續堅持“保護第一、生態優先”的理念,努力打造成全民共享的國家公園、世界生態旅遊目的地和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李思遠)

汾河國家溼地公園—

一川綠水 兩岸錦繡

曾因及時將一隻受傷的黑鸛送至動物園接受救治,山西洪洞市民侯紅兵受到了表彰。

鸛,羽毛灰、白或黑色,成羣遷徙,主食魚、蛙等。因對喫食挑剔,而有鳥中“貴族”之稱。黑鸛,爲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侯紅兵救助黑鸛,發生在洪洞汾河國家溼地公園。該公園縱貫洪洞縣境,北起堤村鄉楊窪莊村,南至甘亭鎮天井村,規劃總面積1295.01公頃,溼地率80.04%,集休閒健身、觀光旅遊和科研科普於一體,猶如鑲嵌在槐鄉大地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輝。

此前,汾河幾近枯竭,濁水殘喘。著名作家李存葆曾二進臨汾和洪洞,在發出“洪洞,華夏的大半部古文明史在你這裏濃縮”驚歎的同時,面對這“幾步即可跨越的臭水溝”,心中頓生茫茫然無限空虛的感覺。數日尋鸛未果後,只得在心中默默呼喚:“歸去來兮,那潔白如雪的精靈——我夢中尋覓的大鳥……”

作家心中的呼喚,也是槐鄉兒女所急所盼——當地治理的腳步從未懈怠。尤其是近年來,該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汾河國家溼地公園創建過程中,堅持打好“建、管、育”組合拳,努力實現“一川綠水、兩岸錦繡”的美好願景。

實施植被和水禽棲息地恢復、封灘育草工程,建設生態植物園和荷花長廊,關停取締小散亂污企業……一系列得力舉措換來汾河的青山綠水。2018年底,汾河國家溼地公園正式掛牌——臨汾在該領域實現“零的突破”。目前,在溼地內分佈有野生植物維管束植物89科296屬555種,甚至在多處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野大豆。

“不但要建設得好,關鍵還要管得好、護得好!”侯紅兵的話,代表了當地羣衆的心聲。據介紹,在推動溼地管理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基礎上,當地還十分注重野生動物保育和科普宣傳教育,並取得明顯成效。每年春秋兩季,大批遷徙水鳥在公園停留、棲息、覓食,近800公頃的保育區儼然成了野生動物樂園。

“一河西湖畫卷,兩岸蘇州園林。”見到外地遊客,當地羣衆禁不住如此炫耀。在槐鄉大地已然展開的大美景象不僅積聚了人氣,也爲經濟振興搭建了新平臺。人們相信,明天的生活一定更美好!(李安安)

展示美麗中國的多彩名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