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糞污和沼液直排,是造成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河流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廣西日前印發實施《廣西深入推進畜禽糞污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深入推進畜禽糞污治理和資源化工作。

《方案》明確了總體目標:南流江、九洲江、欽江流域等各縣(市、區)畜禽糞污資源化率於2020年年底前達到90%以上。到2020年,全區各市縣規模養殖場依法配備雨污分流、糞污或沼液貯存設施,並自行或委託第三方落實糞污資源化措施的比例達到95%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率達到75%以上。

針對量大面廣的中小畜禽養殖場散戶糞污和沼液直排污染問題,《方案》提出採取以“截污建池,收運還田”爲主的治理方式,讓養殖戶“管得住糞污”,種植戶“用得動糞肥”。即要求所有尚未實現糞污全量資源化、做到不排污的養殖場戶限期自行封堵排污口,依法配備糞漿或沼液貯存池,保證糞漿或沼液“存得住”;引入專業企業或組織農民合作社作爲第三方,對養殖場戶積存的沼液糞肥提供有償“收運還田”服務,實現沼液糞肥“用得掉”。

《方案》要求,各地推動轄區內未杜絕直排的養殖場戶儘快完成“截污建池”;引入第三方,儘快形成“收運還田”市場化機制和能力,形成“不能排”的硬件和機制保障。有關部門還要制定正確適用的還田標準;加大科技支撐力度,爲降低糞污資源化成本和加強治理監管提供支撐;要將治理成效與養殖扶持政策資金掛鉤,倒逼養殖場戶儘快完成治理。

同時,堅持市場主體運作,按照“有償清運、付費還田、成本自負、長期運營”的原則構建沼液糞肥收運還田市場化機制;引入糞肥還田保險機制,解除種植戶用肥的後顧之憂。

有關部門還要加強對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的監督檢查,及時掌握養殖場戶的數量、養殖規模和品種、糞污產生和處理利用情況,開展有獎舉報,儘快形成“不敢排”的有效震懾。

此外,《方案》明確突出目標導向考覈,將考覈結果作爲黨政領導綜合考覈評價重要依據,並運用好河長制、湖長制。

另據瞭解,“截污建池、收運還田”治理方式已率先在廣西最大的獨流入海河南流江流域的相關縣區全面先行先試,如玉林市福綿區、博白縣,有效遏制了之前禽畜糞污和沼液大量直排導致的嚴重污染,取得了積極進展。今年8月初與5月初相比,橫塘斷面氨氮、總磷濃度分別下降約98%和43%,6、7、8月氨氮濃度分別是去年同期的約1/2、1/5和1/15,水污染態勢得到初步遏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