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溝通課內課外,讓“閱讀”無處不在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小學裏,獨立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展、道德發展和審美髮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裏,不下百次地談到閱讀。《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稿)》提出:“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於100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課外閱讀總量也有明確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打破課內外的界限,搭建課內外溝通的橋樑,打開課外教學的大門,讓學生進行更廣泛的閱讀。

一、預熱閱讀,激發興趣

預習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預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如提前讓學生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經歷,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作品。如《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一課,這篇課文是印第安酋長西雅圖寫給白人的一封信,意在讓白人好好善待這片土地。學生只有瞭解這段歷史,才能理解西雅圖酋長演講的深意。所以,筆者讓學生課前查閱相關的資料,以便能清楚地認識那段歷史,從而感受印第安人那種對自然的崇敬,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敬畏態度,對這片土地的眷戀。收集信息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文章情感做鋪墊,使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有效地整合。

除了課前閱讀寫作背景,還可以引導學生課前對整部書進行閱讀。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課前可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引導學生重點了解林黛玉爲什麼進賈府及賈母、林黛玉、王熙鳳三者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對紅樓夢中的人物關係有更清楚的瞭解。這樣,學生就會對王熙鳳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有更清楚的認識,從而感受到作者刻畫人物的技巧。

預熱閱讀爲課內閱讀做積累,能讓學生更輕鬆地進入新的學習內容,對課文有更多的期待和興趣。

二、穿插閱讀,昇華主題

由於篇幅的限制,編者對有些文章進行了適當的刪減,所以,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恰到好處地穿插閱讀一個或多個與課文密切相關的文本,有助於突破重點和難點,昇華文章主題。如在教授季羨林先生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時,學生由於年齡較小,沒有離開家鄉、離開母親的經歷,因此很難理解季先生對母親、對家鄉濃濃的思念之情。爲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這份情感,筆者在課中補充了《賦得永久的悔》和《尋夢》中的有關母親的段落,讓學生閱讀,從中瞭解季先生小時候家庭的貧苦與母親對他的疼愛,以及他曾經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卻沒有實現的終身遺憾等。這些資料有助於學生的理解,讓學生直接進入季羨林先生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季羨林先生對兩個母親的崇高敬意。如學習《再見了,親人》一課時,筆者穿插介紹了《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一些小故事,當讀到“戰士們的遺體,保留着各種姿勢:有抱住敵人的頭的,有抱住敵人的腰的,有掐住敵人的脖子把敵人摁在地上的”這一段時,學生無不被戰士們那種頑強拼搏、視死如歸的精神所感動。這也讓學生對朝鮮人民和志願軍戰士的深厚的情誼有了更深的感受,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的興趣。

學法/溝通課內課外,讓“閱讀”無處不在

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的穿插閱讀絕不是簡單的閱讀推薦,而是將課外閱讀有效地補充到課內閱讀之中,能引發學生聯想,開闊學生思路,讓學生能深入文本,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延伸閱讀,博覽羣書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本好比一個鑰匙,學生拿了它去開其他的書庫。”葉老再三強調,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語文教材實際上是通向更多課外閱讀的橋樑。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遷移和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喚醒、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做好讀物選擇和閱讀方法的指導。

1.同一主題的延伸。如學習完《最後一頭戰象》後,可推薦學生閱讀沈石溪老師的《第七條獵狗》《狼王夢》《斑羚飛渡》等文章及西頓的動物小說集,讓學生比較中西方兩位動物小說作家的不同風格,並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2.同一部作品的延伸。語文教材中的不少文本都改編或節選自名著,如《將相和》是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的,《景陽岡》節選自《水滸傳》,《草船借箭》根據《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改編。筆者根據教材特點,按計劃、有目的地將原著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從局部回到整體,感受閱讀整本書的樂趣。

3.同一故事人物的延伸。如學完第十一冊第五單元有關魯迅的一組課文後,可推薦學生閱讀《父親對我的教育》《回憶魯迅先生》《秋夜》《訪魯迅故居》等文章,引導學生通過羣文閱讀走近魯迅先生,瞭解魯迅的性格特點,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體會魯迅的崇高精神。

在學生的課內學習中找到契合點,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教學就會事半功倍。這樣,學生就會在不自覺中產生閱讀興趣,感受到讀書的快樂。

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不應該侷限在課堂上的語文學習,教師只有內引外聯,以文本爲依託,多角度、多渠道地鏈接課外閱讀,探索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鏈接點,以課內引領課外、以課外助推課內,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領域,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學法/溝通課內課外,讓“閱讀”無處不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