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裕得到消息,驚恐不已,急令朱齡石鎮守長安,命劉義真速回。劉裕彙集在長安的文武將佐討論,表露出自己繼續西征的願望以及對後方的憂慮,當時大部分人也不贊成繼續北伐。

( 長安內亂)

義熙十三年(417年)的冬天,劉裕率晉軍浩浩蕩蕩地抵達長安。他想在此稍作休整,經略關中,不料,傳來了劉穆之病死的消息。劉裕彙集在長安的文武將佐討論,表露出自己繼續西征的願望以及對後方的憂慮,當時大部分人也不贊成繼續北伐。劉裕遂留其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以及王修、王鎮惡、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長安,自己統軍南歸。劉裕此舉,爲夏主赫連勃勃的謀臣王買德窺破心跡。在劉裕南歸不久後,赫連勃勃派軍南斷青泥,東扼潼關,率大軍進攻長安。

在此時,留守長安的晉朝文武發生內訌,沈田子殺王鎮惡,王修殺沈田子,劉義真復殺王修。劉裕得到消息,驚恐不已,急令朱齡石鎮守長安,命劉義真速回。劉義真和將士大掠財寶美女,車載南還,爲夏軍追及。朱齡石陣亡,劉義真單騎逃逸。長安雖得而復失,良將勁兵損失頗多,但收復之地並未損失多少,潼關以東收復的部分關中之地和整個河南地區仍然得到劉裕的重兵扼守。經過兩次北伐,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大片地區,爲劉裕據有。

(建宋稱帝)

巨大的軍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爲宋公,並受九錫殊禮。同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劉裕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爲帝,即晉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爲宋王,宋國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國包括了二十郡。同年末,劉裕又獲加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禮。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他改國號爲“宋”改元永初。

同年,由於先前林邑借晉末亂局屢屢侵擾交州,劉裕命交州刺史杜慧度派兵萬人南征林邑,大軍深入林邑國(今越南南部)境內,殲滅了林邑國的大半士兵,痛擊林邑,林邑請降,並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銀、古貝等禮物。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貢,並獲劉裕冊封。

即位之後,劉裕以司馬氏爲前車之鑑,劉裕削弱強藩,集權中央。有鑑於荊州屢爲禍亂之源,便裁併荊州府的轄區,限制其文武將士的額員。爲防止權臣亂政,他特下詔: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軍還交回朝廷。下令嚴禁世族隱匿戶囗,減少官府收入。

劉裕還下令整頓戶籍,厲行土斷之法。規定政府所需物資,不準像過去那樣濫行徵發,而是派有關官員以錢購買。適當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讓百姓在寬鬆的環境中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由於出身孤寒,劉裕知道稼穡艱辛,因而平時清簡寡慾,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病重逝世)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作罷。期間,他曾短暫病癒。但至五月,劉裕再次病重,遺命司空徐羨之、尚書僕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爲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

五月癸亥日(6月26日),劉裕在西殿崩逝,享年六十歲。七月,葬于丹陽建康縣蔣山的初寧陵,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