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如何看待发展主义大趋势下的生态灾难?当农村和农业被破坏成“转基因”、“产业化”、“全球化”,被破坏成为了市场而生产,为了利润而生产时,其结果会是什么?一个例子是,农业的立体交叉污染,已经占到全部污染的一半,这些代价谁来支付?今天的研究,都只讨论工业污染如何治理,都不研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农业污染,只要这种污染加剧,今天出萨斯,明天出斯萨,是不出意外的。

农村农业必然衰败、农业人口大转移、城市化工业化,都对,都符合庸俗的发展主义的逻辑,但难道不应该反思吗?我凭什么要把现代化作为终极目标,要把发展主义当作绝对真理?只有那些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拼命维护它,谁提点反对意见,就急着给人扣帽子、打棍子。利用现在的强势欺压弱势,那不算本事耶。现代化其实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后才构建的图景,才是强势话语,但是现代化已经产生了诸多祸害。

举个例子,朝鲜为何会出现几百万人的饥荒?不是专制问题,而是苏俄问题,是外来因素使山地小农国家超前现代化的恶果。1980年代,苏联给他们装备了6万台拖拉机,70%的人口已经城市化,粮食人均800斤,年收入人均900美元,日子过得相当好,比我们现代化多了,但是传统的农业技术丢掉了。1991年苏联解体,外部供应跟不上了,出现了饥荒。这是现代化之祸的典型案例,有谁这么分析过?只有我一个人,因为联合国请我到朝鲜做农业顾问。现代化之祸,我看到太多了,巴西早就农业现代化了,但巴西的饥饿还是普遍的;有谁挨家挨户和日本的破产农户交谈过?可能只有我吧。

我只是说如果政策得当,三农问题可以缓解。我认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政策,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用看得见的手向农村返回要素。有一次汇报,我说请问,为什么1980年代没有三农问题,1990年代逐步严重,到新世纪愈演愈烈?因为我们盲目、极端化地推进市场经济,其结果是三大要素大幅流出农村,土地被征占,资金被抽走,劳动力大规模外出打工。任何领域,在这三大要素净流失的情况下能不衰败吗?这是把市场经济当作市场主义的恶果。搞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三要素回流,让农民稳定在农村。有人说把资金投到上海一年可以翻十几番,把资金投在农村一年也翻不了一个番,说你这是典型的反市场,违反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我说是违背经济规律,但是违反只有黑板上才有的那个经济规律。

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能不这样做吗?农民已经起来打扁担了。过去没有人的家里装铁门铁窗户,现在的刑事犯罪中,80%是流动人口犯罪。什么叫流动人口,不就是农民工吗?所有国家都是经济高速增长,犯罪率下降,唯独本国,犯罪率和经济同步增长,这是什么道理?你不让他们过好日子,你自己能过的好吗?今天的教育是鼓励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说个人利益最大化了,社会便能帕累托改进。这是荒谬的,它从未实现过。一个社会怎能以一个荒谬的假说为指导思想?人从来不是个体化的,从来都是群体化的。一旦离开群体化,便无法生存。农民是维持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历史功臣,难道他们只是生产者,只是个生产要素?仅仅把农民看作生产要素,那是资本主义以来才有的事。

以为城市化工业化了,以为打破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超稳态结构,就能进入西方的现代化,这是个巨大的误区。只有真正理解了“农民”的作用,才明白目前中国主流所追求的西方“四化”(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自由化)是最大的虚妄。1950年代,意识形态说,苏联式的集体农庄是中国农民的希望,改革开放后又转向美国,说美国式的大农场才是。实话说,这两块饼都不是希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会出现什么情况,还得就近看看日韩。他们可是先于我们实现了城市化、现代化。日本95%是城市人口,只剩下558万农业人口,但仍然是小农经济,他们解决农民困境了吗?没有,反而是高补贴,农民收入50%以上是政府补贴。世界上所有的大农场国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靠掠夺、靠殖民化形成的,没有一个靠所谓市场经济机制形成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