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如何看待發展主義大趨勢下的生態災難?當農村和農業被破壞成“轉基因”、“產業化”、“全球化”,被破壞成爲了市場而生產,爲了利潤而生產時,其結果會是什麼?一個例子是,農業的立體交叉污染,已經佔到全部污染的一半,這些代價誰來支付?今天的研究,都只討論工業污染如何治理,都不研究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業污染,只要這種污染加劇,今天出薩斯,明天出斯薩,是不出意外的。

農村農業必然衰敗、農業人口大轉移、城市化工業化,都對,都符合庸俗的發展主義的邏輯,但難道不應該反思嗎?我憑什麼要把現代化作爲終極目標,要把發展主義當作絕對真理?只有那些沒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拼命維護它,誰提點反對意見,就急着給人扣帽子、打棍子。利用現在的強勢欺壓弱勢,那不算本事耶。現代化其實是人類進入資本主義後才構建的圖景,纔是強勢話語,但是現代化已經產生了諸多禍害。

舉個例子,朝鮮爲何會出現幾百萬人的饑荒?不是專制問題,而是蘇俄問題,是外來因素使山地小農國家超前現代化的惡果。1980年代,蘇聯給他們裝備了6萬臺拖拉機,70%的人口已經城市化,糧食人均800斤,年收入人均900美元,日子過得相當好,比我們現代化多了,但是傳統的農業技術丟掉了。1991年蘇聯解體,外部供應跟不上了,出現了饑荒。這是現代化之禍的典型案例,有誰這麼分析過?只有我一個人,因爲聯合國請我到朝鮮做農業顧問。現代化之禍,我看到太多了,巴西早就農業現代化了,但巴西的飢餓還是普遍的;有誰挨家挨戶和日本的破產農戶交談過?可能只有我吧。

我只是說如果政策得當,三農問題可以緩解。我認可黨的十六大以來的政策,把三農問題作爲重中之重,用看得見的手向農村返回要素。有一次彙報,我說請問,爲什麼1980年代沒有三農問題,1990年代逐步嚴重,到新世紀愈演愈烈?因爲我們盲目、極端化地推進市場經濟,其結果是三大要素大幅流出農村,土地被徵佔,資金被抽走,勞動力大規模外出打工。任何領域,在這三大要素淨流失的情況下能不衰敗嗎?這是把市場經濟當作市場主義的惡果。搞新農村建設,就是要讓三要素迴流,讓農民穩定在農村。有人說把資金投到上海一年可以翻十幾番,把資金投在農村一年也翻不了一個番,說你這是典型的反市場,違反市場經濟基本規律。我說是違背經濟規律,但是違反只有黑板上纔有的那個經濟規律。

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能不這樣做嗎?農民已經起來打扁擔了。過去沒有人的家裏裝鐵門鐵窗戶,現在的刑事犯罪中,80%是流動人口犯罪。什麼叫流動人口,不就是農民工嗎?所有國家都是經濟高速增長,犯罪率下降,唯獨本國,犯罪率和經濟同步增長,這是什麼道理?你不讓他們過好日子,你自己能過的好嗎?今天的教育是鼓勵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說個人利益最大化了,社會便能帕累託改進。這是荒謬的,它從未實現過。一個社會怎能以一個荒謬的假說爲指導思想?人從來不是個體化的,從來都是羣體化的。一旦離開羣體化,便無法生存。農民是維持中華幾千年文明的歷史功臣,難道他們只是生產者,只是個生產要素?僅僅把農民看作生產要素,那是資本主義以來纔有的事。

以爲城市化工業化了,以爲打破這個延續了幾千年的超穩態結構,就能進入西方的現代化,這是個巨大的誤區。只有真正理解了“農民”的作用,才明白目前中國主流所追求的西方“四化”(私有化、市場化、全球化、自由化)是最大的虛妄。1950年代,意識形態說,蘇聯式的集體農莊是中國農民的希望,改革開放後又轉向美國,說美國式的大農場纔是。實話說,這兩塊餅都不是希望。工業化、城市化的進展,會出現什麼情況,還得就近看看日韓。他們可是先於我們實現了城市化、現代化。日本95%是城市人口,只剩下558萬農業人口,但仍然是小農經濟,他們解決農民困境了嗎?沒有,反而是高補貼,農民收入50%以上是政府補貼。世界上所有的大農場國家,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靠掠奪、靠殖民化形成的,沒有一個靠所謂市場經濟機制形成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