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些記錄被整理成爲《暹羅、柬埔寨、老撾諸王國旅行記》,其中寫道:“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文明墮入蠻荒。城被森林覆蓋,茂盛的植物逐漸掩藏了曾經的文明,一時輝煌湮沒於叢林,被世人遺忘。

吳哥窟位於柬埔寨暹粒市,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2018年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共有620萬人前往吳哥旅行,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裏,爲古老吳哥王朝的精美建造工藝而驚歎,也爲其400年遺棄叢林的坎坷歷程而扼腕。

作爲柬埔寨的國寶,被印在本國國旗上的吳哥窟,其前世今生都與植物有着不得不說的關係。

文明隨植物而興

公元802年,闍耶跋摩二世建立高棉王國,他把吳哥城作爲帝國首都。之所以將此處選爲都城,氣候優勢不得不提。

吳哥城毗鄰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裏薩湖。

洞裏薩湖雨季面積可達1.6萬平方公里,被當地人稱爲淡海。

雨季,暴漲的湄公河水灌入湖中,不會氾濫;旱季,湖水流入周邊河流,彌補水量不足。紅薯、水稻與各類水果按時收穫,牛羊的牧草四時豐美,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非常強大。

隨後的300年裏,各代國王在此統治,修建神廟,形成了氣勢恢宏的吳哥王朝建築羣。

公元 1431 年,暹羅入侵高棉,此時的高棉帝國國力漸衰。高棉人被迫離開吳哥,見新都於金邊。興盛王朝至此畫上句號。

王國被植物湮沒

當帝國遷走,只留下空蕩的神殿無人照拂。被風、被水、被蟲鳥傳播的種子落在石牆上,生根發芽,慢慢的,根系與枝條繞過樑柱、探入石縫、盤繞在屋檐上、裹住門窗,與神廟交錯相纏。

古樹與神殿交錯纏繞,神殿被叢林包圍,吳哥的故事更神祕了。

城被森林覆蓋,茂盛的植物逐漸掩藏了曾經的文明,一時輝煌湮沒於叢林,被世人遺忘。

隨着植物的繁茂,根系分泌的物質使堅硬的磚石化爲沙土,拱形的走廊塌陷了,高聳的廟牆倒塌了。看着斷壁殘垣,回想四百年前的神廟森森、君主威嚴,更覺時間滄桑。

倒塌的石塊上已佈滿青苔

塔布隆寺神殿因建築完全被參天大樹的樹根莖幹糾纏盤結在一起聞名於世,是《古墓麗影》的取景地。

小吳哥是保存比較完好的神廟,兩旁的大絲葵非常高大。

石基旁新長出的小花,堅硬如石也抵不過生命的力量。在植物的作用下,所有神殿終將全部歸於塵土。

傳奇因植物重現

如果不是因爲要找尋珍稀的熱帶植物,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不會進入這片被世人遺忘了多年的原始森林。1861年,被原始森林掩藏的古寺廟羣被發現,亨利·穆奧被深深震撼,他用文字和圖畫記述了令他震撼不已的吳哥窟。

這些記錄被整理成爲《暹羅、柬埔寨、老撾諸王國旅行記》,其中寫道:“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文明墮入蠻荒……”

塔布隆寺北側,也已建起了熱帶植物園,雖管理比較粗放,卻處處是難得的植物寶藏。

植物園中多爲胸徑超過一米的巨樹,即使在這裏,樹木長這麼大也需要百餘年的時間。其中不乏非常珍貴的黃花梨、黑檀等。

至今,吳哥窟人工建築雕刻的恢弘壯美,與原始森林的幽深神祕相互交融,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前來參觀的遊客。

(本報記者陳美諭撰稿)

聲明:本文版權歸屬《中國花卉報》社,未經許可不得隨意轉載、篡改,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若需轉載,請提前與本號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