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大、唐、三、藏、聖、教、序。書法密碼微店

大:“大”字作爲統領全篇的第一個字,相當精彩。整體粗細變化較大,橫劃上揚強烈;撇劃簡潔,收筆向上,增強與捺劃的關係;尤其注意,三線切勿交於一點;爲保證結構穩定,捺劃加粗並壓低,整字動態十足且不失平衡。

唐:“唐”字有6個橫劃,在書寫過程中尤其注意起收筆的形態(直切、尖入、順勢藏鋒、順勢搭鋒)、角度的變化,6個橫劃在線方向上也清晰的展現了平、仰、俯的關係;兩個橫鉤注意上面爲轉折(有轉的動作),下者爲折;結構上下兩部軸線挪位。

三:“三”字筆劃較少,但並不簡單,起筆方圓兼備,爲增強筆勢連貫,第一筆收筆弧線向上,第二筆弧線入筆承接前者;長橫則順勢入筆,行筆過程自然提按波動,不必刻意描形,收筆下壓;三筆的收筆角度更是巧妙變化。

藏:“藏”字整體爲梯形,體勢開張,氣象極大。用筆上變化豐富,短筆劃輕鬆靈動、戈鉤挺拔,形成節奏上的對比;結構上注意貼近戈鉤處緊密,左部留白較爲疏朗;上下兩部軸線錯位,製造險絕之勢。

聖:“聖”字上下動靜結合,上部靈活,下部穩健,對比清晰;最爲精彩的橫鉤,注意用腕,順勢發力,借勢側鋒彈起;下部“王”字線條方向變化明顯,起筆角度也各有不同,注意觀察;豎劃落在中軸線上,最後一筆凝重的橫劃壓住整體。

教:“教”字開張靈動,姿態瀟灑,而且筆劃之間承接關係較強。撇劃使用上翻的方式,注意靈活提筆;“子”字的提劃採用彈跳筆法,使其動態十足;整個左部上下錯位,製造險態;“反文”緊貼左部,形成空間咬合關係。

序:“序”字神韻十足,僅“廣”部的筆劃變化就極其豐富,撇劃舒展靈動,長橫連續提按波動;上下兩部形成繁簡對比,下部筆劃相對簡潔,豎鉤沉穩紮實,鉤處不必提筆,直接向外推出;結構上,上下兩部軸線錯位。

第二講:太、宗、文、皇、帝、制。

太:“太”字前兩個筆劃均有流線形的提按波動,書寫時注意靈活運用手勢的變化;撇劃取縱勢,而且收筆不宜超過橫划起筆;捺劃取橫勢,平緩舒展;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再加上橫劃的走向,從而製造了整體較爲明顯的開合關係,左合右開。

宗:“宗”字整體沉着穩重,但充滿了矛盾變化關係。首先從整體而言,上下部分運用了挪位關係,從而形成了左半部的留白,遂與右半部的空間形成對比;從細節來看,雖然上下有對稱關係(虛線標註處),但是下部三點的距離也從遠近、直斜方面作以處理。

文:“文”字筆劃之間的呼應關係很強,注意巧妙把握起筆、收筆時產生的鋒影。橫劃斜度較大,另外撇低捺高,從而整體形成了斜勢。注意點劃的位置,偏橫劃右部,其邊緣線與下部的撇捺的交叉點在一條直線上。(提醒:經查看原石,捺劃上邊線爲殘破,不必描摹。)

皇:“皇”字平正端莊,有皇者風範;上下中軸對齊,空間分割較爲均勻;注意第一筆短撇,直接切入打開筆毫,借筆毫的彈性迅速合攏;下部“王”字的起筆、收筆形態、角度上有緩、直、尖等明顯區分;最後一筆向右下方壓住,從而平衡整體。

帝:“帝”字整體上寬下窄、上斜下正、上下挪位;長橫起筆發力,前半段較爲硬朗,借力彈起巧妙提按,線條富有彈性;橫鉤注意側鋒壓下,該筆劃使用側鋒轉中鋒的寫法更加便捷;豎劃略帶彎度。

制:“制”字前兩筆爲連寫,起筆蓄勢發力後,藉助彈性以及拉力完成整個筆劃;下部的橫撇靈活運用手腕的擺動提筆上翻;整個結構來看,上下兩部空間穿插,關係密切;上部橫划向左牽引,下部捺劃則向右展開,再加上下軸線的挪位,筆劃繁多,富有動態。

第三講:蓋、聞、二、儀、有、象。

蓋:“蓋”字爲典型的地載結構方式,上窄下寬;以中軸爲界線,區分左右兩點,分別有正斜與遠近關係;下部豎劃側鋒入筆,翻腕調鋒,尤其注意該處的側轉中的巧妙變化;最後一橫,行筆捻管,使筆毫在絞鋒同時快速合攏提細。

聞:“聞”字左右兩部上下錯落,左部略高且爲收,右部略低則爲放,底邊斜度較大;空間上,左部偏窄,右部稍寬;整體變化較多的部分放在富有動態感的“門”上,內部的“耳”則較爲中正,保持靜態。

二:“二”字僅有兩筆,難度不低;第一筆順勢起筆,略微圓轉,逐漸轉入側鋒並收住,形成了比較明顯的仰勢;第二筆承接上筆的關係,順勢藏鋒,提按較大,寫法同“蓋”字最後一筆,捻管行筆,中段保持中鋒,整體形成俯勢,兩者相背。

儀:“儀”字收放明顯,姿態險絕,且細節變化較多,不易把握;短橫的起筆方式要根據字帖上的線形和前後者關係進行變化,以上圖解可做參考;戈鉤長且提按大,行筆依靠手腕向下的拉力,肯定挺拔;左右之間,上部留白,下部緊密,形成內空間對比關係,外形構造梯形結構。

有:“有”字橫劃突出,整體集中偏右;撇劃彎度大,藉助手腕的翻轉,完成橫劃的起筆,形成大面積的留白,兩筆的交點使橫劃左長右短;注意下部“月”中心線對應上面的位置(如圖);兩短橫要區分方向及輕重,橫折鉤巧妙提按,增加意趣。

象:“象”字上寬下窄,整體以收爲主;注意中部左右空間關係,短豎偏右;下部三撇,三撇均較爲含蓄,以收爲主,捺劃收筆向下;在矛盾突出的同時,對應關係也較強,第一撇划起筆對應下部鉤處,另外中軸線自上而下穿過三處,增強縱向關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