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影響力到藝術、傳承方面,很難用“派”來稱呼,此外,演員都沒有自己的藝術特色,何來“京劇大師”。在京劇最爲輝煌的時代,四大鬚生都有不少人不服氣,李少春、言菊朋,那個不知。

京劇作爲國粹文化,已經有百年餘的歷史了,有過鼎盛時期,流傳到如今,我們談談當代誰能夠堪稱“京劇大師”這個美譽。

先談談“當代”是什麼概念?從1949年始,是以建在的京劇名家開始盤點?還是從如今的京劇名家開始盤算?如若是後者,當代或許沒有一人可堪稱是“京劇大師”,甚至是連傳統意義上的京劇藝術家都是鳳毛麟角。

當代誰能堪稱“京劇大師”?

藝術形式紛繁五彩的時代,相對於清末民初藝術形式單一而論,既沒有出“大師”的藝術氣氛和環境,也沒有市場需求的動力,因此沒有那時“角兒”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造詣。

京劇“三鼎甲”到“四小名旦”,出現了不少藝術大師、巨匠,但那已經成爲了歷史,所幸的是,還能夠聽到他們錄下來的視頻與錄音。至於現在的京劇從業者,能夠把這份傳承弘揚和傳播下去,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

當代誰能堪稱“京劇大師”?


李少春

老生演員、武生演員、文武老生演員、

著名京劇藝術大師

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幼年功底紮實,戲路寬廣,博採廣取,勇於創新,善於體察劇情,運用技巧,程式刻畫各類不同人物。

文戲唱腔韻味清醇,身段優美,表演細膩;武戲長靠、短打都非常精通,武功精湛,開打迅疾乾淨。

楊派和餘派的精髓都掌握的非常深入、透徹、嫺熟、傳神。在此基礎上,創新了一個新劇目《文天祥》,唱、念、做、打看起來非常流暢,得心應手。舞臺上的形象更是激昂慷慷慨、氣勢奪人。

扮相清秀、嗓音寬厚、唱腔清純、身段優美;表演感情飽滿,武功出衆,擁有一大批戲迷。

不僅是一位尊重傳統的人,還是一位尊重老師,京劇藝術方面帶給大家非常精彩的劇目,品德方面同樣是受人尊敬,會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熱心、寬容和誠懇的一位大藝術家。

當代誰能堪稱“京劇大師”?


言菊朋

晚清至民國時期老生演員

很高的文化素養、精通音律。

在20年代末,挑班後,又在“譚派”的基礎上,博採衆長,吸取了京劇其他行當和京韻大鼓的唱唸方法。憑藉獨特的嗓音條件,創立了以音韻聲腔取勝,具有自己的演唱方法的藝術,被世人稱爲“言派”。

唱腔符合劇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對京劇老生演唱藝術的發展有着非常大的貢獻。演唱的特點:多用字重腔輕的辦法、旋律豐富、抑揚頓挫、千折百回、變化多端。行腔似險而實圓,似纖細而又蒼勁。

當代誰能堪稱“京劇大師”?


近60餘年,京劇沒喲誕生新的流派了,張君秋的“張派”似乎已經是最後一個公認且具有影響性的流派;其他人如趙燕俠的“趙派”;關肅霜的“關派”。從影響力到藝術、傳承方面,很難用“派”來稱呼,此外,演員都沒有自己的藝術特色,何來“京劇大師”?

藝術從來都是上下求索征服衆人,靠炒作大紅大紫的人,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氛圍之下,談何“京劇大師”?

當代誰能堪稱“京劇大師”?


除了天賦非常重要之外,自身的苦力也是佔有一定的地位,都至關重要。每位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一羣背後默默奉獻的人在支撐着他。如梅蘭芳,“梅派”是在財力、外力、物力等方面才得以成功。如今,誰願意甘心爲他人做嫁衣?由此何來“大師”?

雖然,當代也有不少優秀的京劇藝術家,但是大師級別的人物,還很難說。大師是需要歷史造就的,吹捧炒作只能是夠喧囂一時,而不能流傳後人。

當代誰能堪稱“京劇大師”?


在京劇最爲輝煌的時代,四大鬚生都有不少人不服氣,李少春、言菊朋,那個不知?四大名旦也不敢說是力壓梨園。在這網絡時代,更多人則是以自我爲中心,哪怕是偶像都不足以構成巨大的影響力。

當代,有於魁智這樣的京劇人物,此外,還有很多著名的傳人,較好的繼承了各家的藝術,有一定程度的傳承,但是,依舊沒有質的超越。

嚴格的講,京劇是一個非常講究規矩的行業,值得尊重,就是因爲如此,纔不敢輕易去稱呼誰爲“京劇大師”。

京劇發展,已經達到過巔峯,很難再超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