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女,3歲。

初診日期:2003年5月26日。

主訴:發熱、咳嗽3天加重,伴氣喘1天。

病史概要:患兒3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伴咳嗽,予以頭孢拉定輸液治療2天,未見好轉,發熱、咳嗽加重,同時伴氣喘,舌質紅,苔黃膩,脈數。

辨病:中醫:肺炎喘嗽;西醫:小兒肺炎。

辨證:痰熱閉肺證。

治則:清熱開肺,化痰平喘。

處方:炙麻黃5g,杏仁10g,生石膏15g,葶藶子10g,桑白皮10g,前胡10g,制殭蠶6g,黃芩5g,法半夏5g,炙百部10g。3劑。

二診:3劑後,患兒出汗較多,發熱未作,咳嗽明顯好轉,氣喘減輕,喉間時有痰鳴,小便正常,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辨證:痰熱閉肺證。

治則:清熱開肺,化痰平喘。

處方:炙麻黃5g,杏仁10g,萊菔子10g,葶藶子10g,桑白皮10g,前胡10g,制殭蠶6g,丹蔘10g,黃芩5g,法半夏5g,炙百部10g。3劑。

效果:3劑後,患兒已經不發熱了,不咳嗽,偶有痰鳴。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數。上方再進2劑,症狀完全消失。

按語:本案選自《汪受傳兒科醫論醫案選》。小兒發病以發熱,咳嗽,氣喘爲主要表現的,首先應考慮很有可能是肺炎喘嗽,切勿首先就固執地認爲一定是感冒或咳嗽。本案的主訴就已經交代了發熱、咳嗽3天並加重,且伴氣喘1天,我們在辨病時,首先考慮肺炎喘嗽,雖然還缺少肺炎喘嗽中的痰涎壅盛、鼻翼扇動,但發熱、咳嗽、氣喘三大主症已經是肺炎喘嗽的主要臨牀證據,所以,我們無需遲疑。

那麼如何辨證呢?本證以發熱、咳嗽、氣喘爲主症,定位在肺,咳喘多爲痰邪作祟,舌質紅,舌苔黃,脈數時是熱象,歸納起來就是痰熱互結,壅塞於肺,導致肺部氣機不利,所以,辨證就可辨爲痰熱閉肺證。

那麼治療肯定是圍繞痰熱邪氣開展,所以擬清熱開肺、化痰平喘爲治療原則,方中麻黃、杏仁、石膏三藥組合,相得益彰,麻黃配石膏,既能宣肺,又能泄熱,杏仁既能助麻黃瀉肺熱,又能助石膏沉降下行,清宣降三法具備,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便是指日可待。方中葶藶子、桑白皮助麻黃瀉肺熱而通水氣,半夏、殭蠶、前胡、百部化痰止咳,黃芩瀉肺與大腸之火邪,所以初診的三劑藥就能旗開得勝。

二診時汗出熱退,就不要石膏了,雖咳嗽明顯好轉,氣喘減輕,但喉間時有痰鳴,加萊菔子,此藥與葶藶子、桑白皮、殭蠶、半夏、前胡,同氣連枝,降氣化痰之力更勝一籌,加丹蔘“除風邪留熱”(《名醫別錄》),3劑下肚,熱退咳止,偶有痰鳴,上藥再進2劑,諸症悉平。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首發於頭條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